在武汉疫情暴发期间,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90后,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奔波在武汉市区的大街小巷,义务接送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运送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患者尸体,转运各地援助武汉的抗疫物资,为有需要出行的市民提供帮助……义胆闯江城,危难显担当,他就是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郑能量,成为疫魔笼罩下武汉街头的最美“摆渡人”。
除夕夜自驾5小时赴武汉,立下“生死状”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武汉封城后的第二天,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均已停运,医护人员上下班及市民的必要出行成为一大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日益严峻,在300余公里外的湖南长沙,郑能量坐立难安。此刻,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奔赴武汉做一名车队志愿者。
从长沙岳麓区含浦车塘河小区出租房出发,郑能量驾驶一辆刚买不久的别克车直奔武汉。凌晨1时许,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他终于来到武汉市区,发现街头空荡荡,不时有救护车疾驰而过。
天亮后,郑能量开始到市区各大医院踩点、熟悉路线,并多方寻找需要救助人员的信息。不久,他便与当地志愿者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加入多个志愿者群,对武汉的志愿服务需求渐渐熟悉起来:风险考验最严峻的一线,对志愿者的需求最大。
夜幕降临,郑能量清点着车上携带的物品和装备:拉米夫定片和依非韦伦片各六粒、维生素C三十粒、维生素B族一百二十粒、生命吸管三根、折叠军刀一把、葡萄糖补充物两斤……
清点完毕,深知此行凶险的郑能量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生死状”:
“忠孝自古难全,我郑能量志愿进入疫区做志愿者,自愿接受最脏最累的一切任务,哪怕是扛尸,这都是我的选择……请放心,我定会在武汉尽绵薄之力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不占用医疗资源。紧要关头,我会自救的同时再救人。我自己具备一定的医疗、护理、生化知识,如果不幸体内没有形成抗体,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会自行了结以避免扩散。我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由我郑能量一人承担,与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关。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昼夜奔波成为“摆渡”白衣战士,捍卫逝者尊严
1月26日,正月初二,郑能量加入了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123志愿车队,而后车队负责人为他解决了住宿问题。在抗疫志愿者联盟司机群里,郑能量随时准备着接受各种任务安排:帮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义务运送医疗物资……
郑能量每天凌晨四五点入睡,早上8点出门,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常常吃着饭就会接到求助电话,一接到电话,他便立刻出发。一天天下来,整个人疲惫不堪。有时实在困了,他便在车内眯上一小会儿。连续多日,郑能量反复奔波于武汉的大街小巷及各条高速公路,将百余箱、逾一吨重的物资分别送到各抗击疫情的定点救治医院。那辆“湘A”牌照别克车,成为了江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提高效率,郑能量经常在各医院、酒店、志愿服务群推送自己的信息。“大家好,我叫郑能量,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之一……如果您家有孕妇、儿童、老人需要用车紧急去医院,我们将免费为您服务,我的电话号码是……”
在志愿者群里,郑能量发现,因患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逝者遗体没人愿意拉,很多司机都忌讳,甚至一些家属也感到害怕。他深知这是更为高危的行为,为避免交叉感染,郑能量退出了志愿者服务群,单独和求助者联系。
“不论您是什么身份,我们都尽力让您最后的时刻有尊严。”抱着这样的信念,郑能量这辆“湘A”牌照车,多次将病逝者遗体运送到殡仪馆。与疑似患者、医护人员接触,特别是运送尸体,被感染的风险相当高。“根本没有时间害怕,有的只是心痛。因为我知道,每个袋子里裹着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毁灭,也是一个个单亲家庭的产生。当然,前提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郑能量感慨地说。
一次,郑能量接到一个小女孩的求助信息。女孩的妈妈得了癌症,一直在做化疗,这次又因疑似新冠肺炎而要去医院做检查。很多车队志愿者都不敢接,大家都清楚,这是极度高危病患,上谁的车谁倒霉。“如果我拒绝,她妈妈可能会死在家里,那么一家人都可能被传染上。”郑能量也曾犹豫过一下,但还是决定去接小女孩的妈妈。
在湖南建工集团领导和同事眼中,郑能量人如其名,满满正能量。安吉项目部综合办副主任陈勇与郑能量在同一个办公室,据他介绍,郑能量向来做好事不声张。2018年,他与郑能量一起去巡查农民工宿舍,发现有个别宿舍没有安装电源插线面板,故员工的手机无法充电。郑能量当即掏钱买了电源面板装上。2019年3月,在巡查宿舍时,郑能量发现有两位农民工因感冒没去上班,他便立即带他们去医院,自掏腰包为他们看病买药。
“祖国有难,我不想做看客,不想出名,只想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人生不留遗憾。我出身贫困家庭,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好心人的支持,没有学校师生的情义,不可能完成学业,不可能在绝望中重生。我唯一遗憾的是,不能把仅有一次的生命,献给养育我的祖国。”这就是郑能量的质朴心声。
(董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