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10月后,京津冀周边地区将逐渐开始采暖季限产,京津冀等9省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将采取停产或最严级别限产措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为更好地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展到39个,主要包括钢铁、焦化、冶炼、水泥、玻璃、橡胶、制药等相关行业。
重点行业排放加强治理
《方案》要求,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的企业,不纳入绩效分级管理范畴(但应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采取停产或最严级别限产措施,以生产线计。同时,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生产工艺产尘点(装置)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粉状物料等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储存和输送,2020年12月底前,各地完成一轮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
生态环境部指出,各地需按照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帮助钢铁企业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路线,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尤其是清洁运输等提供有利条件。2020年12月底前,力争完成2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河北省完成1.1亿吨,天津市完成1200万吨,山东省完成4000万吨,河南省完成1300万吨,山西省完成2000万吨,陕西省完成600万吨。各省(市)至少树立1-2家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示范企业,发挥区域内引领带动作用。首钢、河钢、太钢、德龙、建龙、山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要发挥表率作用,集团位于区域内的钢铁企业力争2021年3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受秋冬季节限产、下游房地产行业开工率提升等因素影响,10月以来建材行业多品种价格小幅攀升。
水泥错峰限产 钢材库存高企
木材价格稳中有升
近期多地召开水泥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工作座谈会,对秋冬季节错峰生产进行部署,要求水泥熟料企业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错峰生产政策。
河北省决定开展秋季强化减排错峰生产行动,从9月26日0时至10月5日24时,共计停窑10天,停窑范围是全省所有水泥熟料企业。而湖南等地区于9月份召开水泥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工作座谈会,对秋冬季节错峰生产进行部署。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水泥错峰限产安排或陆续出台,错峰限产对相关区域水泥价格短期将形成一定支撑作用。部分地区存在水泥厂错峰生产豁免的情形,环保标准达标、供暖企业等可以申请错峰豁免。错峰限产向“环保水平高少停、环保水平低多停”转变。
业内人士预计,10月份将迎来重大投资项目的密集开工,不少地方将紧锣密鼓地启动下一阶段的投资项目储备,建材行业需求有望得到一定保证。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情况持续好转,投资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总体态势。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坚持资金、土地等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具体举措包括:聚焦“两新一重”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用好资金,组织做好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及早谋划做好明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
钢铁行业的库存量对价格影响较大,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产量整体较高。兰格钢铁网调研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为87.0%,较去年同期提升7.8个百分点。据此估算,9月份全国粗钢日产在302万吨左右,处于多年来高位,这导致钢材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兰格钢铁云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为1366.1万吨,同比增长40%。
方正黑色建材组研报显示,9月前三周需求恢复缓慢,市场开始对乐观预期进行修复。国庆假期期间,受唐山限产及节前一周需求大增影响,钢坯价格每吨上调60元,线材每吨累计上涨50~60元,看涨心态较强。采暖季临近,限产政策是否继续加强需要关注。
针对下游地产行业对钢材市场的影响,上述研报指出,8月建筑工程投资增速高达16.5%,1-8月累计增速升至4.9%,且施工增速维持小幅上升的趋势。
木材方面,本月木材价格已经发生了四次局部变动。整体来说,目前市场价格大多处于平稳状态,在目前这个量价比例上,贸易商及加工厂都有利润,维持了一个良性的发展。
近期木材价格将大概率维稳,长线来看,仍存调涨预期,但涨幅有限。
业内人士分析,北方地区进入年前的赶工期,而南方地区景气度依旧维持。当前建筑行业仍处于良性发展中,上半年建筑行业施工需求与产能投放受到的抑制,已经体现在第四季度建材需求的反弹情况上。
(刘杨 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