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绿化园林景观

沪辰山植物园制作完成世界最大秋海棠模式标本——巨型秋海棠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主要由辰山科考人员组成的微信群里发了几张当天在墨脱县野外考察的工作照片,其中一株硕大的秋海棠属植物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属(Begonia)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常具根茎,仅在中国就有220300种,在西南山区不算罕见,但与以往所见相比,多为矮小体态,田代科研究员发现的这个种,经野外测量,全株竟高达3.6米!地面茎部最粗部分接近12厘米,比普通成年人握拳还大!刷新了众多即便有多年野外科考经历的人对秋海棠的认识。

田代科研究员确认此种秋海棠为目前国产秋海棠最高大一种,经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沟通后,一致决定将全株制成大型展示标本,以迎接10月中旬在辰山植物园召开的中国首届秋海棠学术研讨会及同期举行的辰山秋海棠展。由于采集的活体过高,为了便于携带,只好用枝剪剪成4段,顶部枝条经折弯才能装入编织袋。当时考虑后续研究需要,考察队在有西藏自治区和墨脱县林草局的野外考察及标本采集批文的情况下,结合该种的居群大小情况下,判断采集1~2株标本对该物种的生存不产生任何影响,共采集了两株,另外一株高2.8米。因担心物流运输时损坏,田代科研究员用报纸小心包好,于9月15日从西藏林芝乘飞机经成都带回辰山植物标本馆。

标本馆馆员拿到活体后立即着手处理,考虑后期需要拼接复原,首先对肉质化程度较高的主干采用酒精消毒处理,用解剖针在茎干表面密集扎孔,便于烘烤过程中水分的快速散发,将鼓风干燥箱设置为85摄氏度,茎干用报纸包裹后进行烘烤和检查,累计15个工作日(节假日用电安全不能常开)。枝叶部分,按照分枝情况,在地面铺设约2平方米的吸水纸,分层压制,每隔3天换一次纸,10天后大部分叶片和小枝干燥完成。部分较粗的分枝经除霉消毒后继续在鼓风干燥箱烘烤直至干燥。

10月14日下午,标本馆工作人员将个体最高的一株秋海棠干材料转移至展厅,通过比对活植物图片、各分枝编号等信息,在事先准备好的由桁架支撑的喷绘布上,采用热熔胶装订,经过3个小时,终于复原了这株原高3.6米的巨型秋海棠标本,经过测量,这份标本宽2.54米,高2.92米。经田代科研究员确认,这份标本来自一个潜在的新种,暂拟拉丁名为Begonia altissima,且该种雌雄异株,雄株较雌株更为高大,因此这也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一份雄性秋海棠属模式标本,极具科研科普的价值。不禁感慨,在如今调查相当频繁的藏南地区,竟仍存在如此高大的“新种”,资源的本底调查还存在不少空白,辰山植物园秉承“精研植物,爱传大众”的使命,在科研道路上仍需继续努力。

(通讯员 葛斌杰)

2020-10-2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367.html 1 3 沪辰山植物园制作完成世界最大秋海棠模式标本——巨型秋海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