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力求实现更高目标

——访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中西部区域业务负责人、重庆办公室总经理陈伟伦

□本报记者 吴真平

创立于1946年的奥雅纳公司,最初是因出色完成悉尼歌剧院结构设计在业内声名鹊起。发展至今,奥雅纳已是涵盖建筑、结构、机电、幕墙、灯光、绿建、消防、规划与咨询等多专业的城市一体化服务公司,其在全球143个国家有交付项目,在中国境内落成的项目超过600个,包括体育场、总体规划、酒店、办公楼、机场、图书馆、电站、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其中不乏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电视塔等著名地标建筑。

近年来,奥雅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开拓也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逐步向内陆腹地纵深发展。陈伟伦从香港大学一毕业就在奥雅纳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年履职经验,工作地从香港、上海再到重庆,轨迹随着奥雅纳在中国发展脉络而起舞。

突破与增值

奥雅纳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之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从项目概念设计到完工移交,为政府提供咨询与研究服务等。在中国内地建筑市场的大环境中,奥雅纳一直寻求优势及增值。

陈伟伦本身是一位机电工程师,在香港工作时以桥梁隧道项目为主。“来到内地市场后,我每天都在问自己‘哪里可以实现突破’,”他坦率地说,“因为业主一直在问‘价值’。作为顾问,我们一直想方设法为业主实现项目增值。”

陈伟伦还比较了奥雅纳在中外建筑项目上的不同:在国外的项目基本是全过程设计及施工管理,各种类型项目比较齐全,在中国大陆的项目提供项目前期方案及顾问服务数量较多,以商业项目为主,近年在体育、医疗、博物馆、会展等公建项目市场成功突破……

由于国内市场非常庞大,又充满竞争,陈伟伦认为:“奥雅纳作为国际领先的工程服务商,能够为本地市场带来的优势是从更高的视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优化方案、服务客户。”

据了解,奥雅纳每年会将25%的利润投资于未来发展。从2002年开始,奥雅纳在英国总部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全球行业前瞻趋势的团队。近年来,奥雅纳更是以契合联合国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设计中加入可持续发展概念。

陈伟伦说:“我们希望通过前沿策略分析、前瞻性研究、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增值建议、优化设计等,从行业里推广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

例如在“水立方”设计中,已经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陈伟伦介绍说,“水立方”的半透明的ETFE外膜是由奥雅纳与澳洲的一所大学联合研发,其重量仅为同尺寸玻璃的百分之一。与玻璃相比,ETFE覆层的透光性更好,隔热性更佳,更可在下雨时发挥彻底的自洁功能。ETFE外膜可充分利用日光,使泳池节省55%的照明能耗;大约20%的太阳能被用来提高泳池和室内的温度;实现能耗降低30%。

区域市场各有机遇

1984年,奥雅纳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1987年建成后(高143米)是当时上海第一高楼。此后奥雅纳接连赢得众多商业综合体项目,如中信泰富广场、静安嘉里中心(北里)、K11艺术购物中心等。

在北京成功申奥后,带动了一系列体育场馆建设潮,奥雅纳也参与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重大项目的设计中。

三十年来,奥雅纳陆续在中国内地增设办事处,从深圳扩展到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连同香港、澳门、台北共9个办事处在中国。

陈伟伦目前负责奥雅纳在中国中西部市场的业务发展,最近的七年时间大多是在重庆度过的。他发现,同样是西部市场,市场的差异性还是十分明显。比如,重庆是山城,因地质受限条件较多,项目开发速度相对较慢,除了超高层项目,现在还有许多融入立体城市理念的TOD项目;而成都地势平坦,市场发展程度较快,过去以超高层项目为主,近年来许多央企、国企纷纷落户天府新区,总部商务区、产业园区渐成规模。

陈伟伦说,“这些国企项目和以前纯商业项目不太一样,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也是我们的强项。总体上,中国市场的机遇还是比国外多。”

倾力服务客户需求

奥雅纳希望汇集全世界优质的专才以满足优质客户的需求,并且在服务优质客户同时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成都复地金融岛是中国唯一的CBD城央岛屿,目前正在建设中。按照原规划,区域内两栋办公塔楼将近250米(由于各地限高,最终高度尚未确定)。而奥雅纳在这个项目中为业主提供了包括垂直交通运输设计在内的机电全专业服务。

在金融岛塔楼项目中,业主提出了75%得房率的“硬指标”。通常情况下,在一栋超高层(230~250米)大楼内,考虑到用户便利性,不会设置空中转换大堂,结果是大量的直达电梯会占用太多的核心筒面积,使得70%得房率都难以超越。

“塔楼原建筑方案采用的是单轿箱电梯,并确定不设置空中大堂,需要配置22个客用电梯井道,”陈伟伦强调,“经我们测算下来,原有得房率大概只能做到62%。”

一开始,奥雅纳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优化机房及管井设计(包括利用BIM设计技术将2个空调机房面积从每个约38平方米减小到32平方米。在与建筑师、结构顾问携手合作后,得房率也至多提升至68%,与业主提出的硬指标相差甚远。

这时,一个在国内少见却在国外成熟运营多年的方案被摆上讨论桌。双子电梯是两个轿厢在同一井道内实现相互独立运行的电梯系统,可以将现有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在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为了证实其可行性,奥雅纳团队还专程考察了两个双子电梯已建项目。

据团队分析测算,这个项目若采用单轿箱系统,需要22个井道;若采用双轿厢系统(双轿厢连体运行),可节省至15个井道;而采用双子电梯系统(两台轿厢拆分独立运行),只需12个井道。这样,不仅能显著地减少井道数量,还有望实现业主提出的75%得房率目标。

“不过,由于双子电梯为单一品牌的专有产品,一旦实施这套系统,就难以逆转。”陈伟伦补充说:“除了这个顾虑,另外还需要提醒业主在方案确定之前,就将合理的初投资成本、以后维保成本等商务条件规划并落实清楚。”

一番权衡利弊后,业主最终决定采用双子电梯方案。陈伟伦认为,这除了实现75%得房率的目标,业主也有意将此作为项目创新的亮点。

调整后的电梯方案,采用蒂森克虏伯12组双子电梯(共24台轿厢),有高、中、低区之分,选用目的地选层系统。相比传统的电梯群控系统,此控制系统可将运力提高20%~30%。

此外,在这个项目中,针对业主提出的“在4.5米层高、采用VAV系统、部分钢梁高1米条件下,做到3.15米净高”的严格要求,奥雅纳团队在方案设计阶段就着手解决3.15米净高的要求,并在设计院的施工图中有效落实。

为此,团队成员付出很多努力:他们在方案设计阶段制作数个标准层、避难层的三维模型,以此来验证空间效果;做设计时,需要连风管保温、吊架装置等安装空间都考虑清楚,并提醒业主方施工阶段监督施工误差的重要性;还采取主风管拆成小风管方法,结合结构平面精准布置VAV控制箱位置及风管路由,同时在结构钢梁上精准预留空调风管、消防排烟管穿洞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设计优化背后是超预期的人力投入。陈伟伦说,“许多图纸、模型的分析细化程度已接近施工图的要求,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唯有达到这种设计深度,才能有效率地移交给设计院。”

四个“整合”

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十余年,奥雅纳始终密切关注市场的新动态,希望继续以前瞻的视角、成熟的案例经验运用到未来的项目中。

展望未来市场,奥雅纳正在积极调配人力,进行资源、项目、技术、管理多维度的“整合”,以全专业一体化设计理念(Total Design)提供从前期策划至运营阶段全生命周期服务。

陈伟伦分析说,目前奥雅纳下一步将继续开拓政府公建项目、国企及央企项目,“以城市作为客户”原则提供城市发展策划、设计及实施的解决方案。

随着超高层、大体量综合体、异型建筑项目重质不重量的发展趋势,奥雅纳将进行项目整合,对于项目档次及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智能、绿色节能、健康、安全韧性、舒适5大元素切入并探索可持续发展、智慧、数字建筑的未来。

今年突发的疫情加速远程办公趋势抬头,淡化实体商场普通消费需求,因减少出差导致酒店需求下降等。陈伟伦认为,“虽然餐饮娱乐、面对面商务接触需求还在,但是新的建筑设计需要贴合疫情加速在家办公需求、网上消费等新常态,需更多满足虚拟设备及平台、数字化的设计目标,从城市到单体建筑层面都能随时应付任何大型突发事件,满足维持正常运作的韧性。”

在管理上,奥雅纳纵向通过EPC全过程管理模式,横向则以多专业一体化设计为原则,整合设计及施工管理平台,务求从建筑质量出发,保证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追求有效落地。

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减碳“大目标”: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业能源消耗在全社会总能源消耗中占据了30.2%的比例(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对此,陈伟伦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国内这么庞大的建筑市场能逐步实现节能降耗的既定目标,对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贡献。

正如奥雅纳公司创始人奥雅纳爵士所坚信:“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力求实现更高目标——致力塑造更美好的世界,才是真正有益的工作”,奥雅纳公司希望通过做有意义的事,引导市场做出积极改变。

陈伟伦以与某香港开发商战略合作的楼宇管理项目为例。在这个项目中,他们运用许多新技术,如利用AI智能编程,让机器自主学习、分析、评判每天在楼宇内收集到的人流量、二氧化碳浓度、建筑能耗数据,并结合大楼外部每天的天气状况,给出大楼暖通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管理,让项目最理想可节省30%的能耗!

在绿色建筑领域,陈伟伦欣喜地发现,现在业主越来越认可LEED、BREEAM、国家绿色三星认证的价值。“市场比五六年前成熟很多。”他肯定地说,“虽然,暂时还是以绿色设计认证为主,但在一系列既有建筑改造中,业主十分关心运营效果及成本,整体趋势也会慢慢向绿色运营发展。并且,现在有许多技术手段可以利用,比如在BIM模型、大数据平台中绑定绿色标准,就可以模拟出运营后的节能效果。”

陈伟伦预计,以后数字化平台在建筑行业中的推进速度会更快。不过,他也提醒,“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比国外强大得多,硬件配套齐全、软件研发速度很快,但是在数据分析、整合力度方面还需要加强,从而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达到更具智慧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建筑环境及能耗表现。”

2020-11-16 吴真平 ——访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中西部区域业务负责人、重庆办公室总经理陈伟伦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623.html 1 3 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力求实现更高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