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在上海中心城区成功实现“微扰动”穿越

北横通道工程打造市政建设精细化管理“样板”

□本报记者 徐敏

始于2014年年底、历时6年施工的上海最大工程——北横通道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主线结构贯通。这条贯穿上海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9.1公里,全线采用地下、高架和地面等道路立体扩容形式,具有急曲线、近穿越、深开挖、多交叉、大跨越等技术特点和难点。尤其是该工程横跨上海市中心六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沿线居民和交通带来影响,而地下隧道则是近距离连续穿越近百处房屋、多条地铁并先后4次穿越苏州河防汛墙。

在闹市中施工,如何实现不扰民的“上跨下穿”?建设单位上海城投集团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秉承着“让都市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担当城市投资建设践行者、环境保护先行者、用水安全守护者、宜居城市建设者和市场经营开拓者等多重角色,努力打造市政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上海样本”。

政府为主导 市场化运作

北横通道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三横三纵”主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按照方案成熟度划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为除天目路立交外的主线工程,二期工程为天目路立交工程,三期工程为风塔及管理服务设施工程。

为了确保主线于今年年底前实现贯通,整个工程最多同时在建十多个施工项目,施工人数接近万人。作为一项复杂工程,北横通道项目管理组织对工程安全、质量以及对社会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上海城投集团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时,就秉着开放合作的心态以及充分创造综合社会效益的理念,坚持实施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

管理团队高屋建瓴,充分发挥项目管理高阶引领、统筹协调作用。

充分发挥重大社会项目由政府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组建了跨区域、跨部门的上海市北横通道指挥部,由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包含了上海市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规土局、环保局、水务局、绿化市容局、通信管理局、交警总队、沿线六个区政府、城投集团等,这样的领导团队搭建为后来的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高阶协调职能一方面宏观把握工程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在北横通道建设的关键节点发挥决策及推动作用。

执行团队精明能干,发挥较充分的自主管理权限,全面负责项目现场管理。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建设单位为上海城投集团,实施主体为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城投公路集团于2014年6月成立上海北横通道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负责北横通道的建设管理工作。

在上海市北横通道指挥部的领导下,执行团队由北横通道现场指挥部和城投公路集团采取合署办公模式,由工程经验丰富的城投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进行项目综合管理,在灵活的管控框架下,全程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并及时向市北横指挥部、城投集团汇报项目进展。

作业团队专业扎实,在现场指挥部管理下协同推进工程建设。

为了顺利将北横通道建设好,从上海市北横指挥部到城投集团再到城投公路集团,均倾尽全力,积极吸纳国内顶尖的人才,为项目的智力资本打好扎实的基础。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实现顶尖科技人才聚集,成为确保该项目整体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益的重要措施。

首先着力打造顶尖科技团队,实现技术突破,降低施工风险。市北横指挥部会同城投集团,在依托城投集团优秀管理团队的同时,广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国内顶级科研、设计及工程管理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为本项目提供技术咨询。

其次,项目的实施强调汇聚国内最强施工方,努力打造品牌工程。中标的单位均为国内知名大型施工企业和上海著名施工企业,形成了豪华的“国家队”施工阵容,如上海建工集团中标北横通道I标段施工工程,隧道股份中标北横通道II标段施工工程等。

“微扰动”穿越 预制化建造

北横通道作为国内首条在复杂环境下横穿市中心的长大地下通道,在地铁上挖基坑,在闹市区拔大桩,在苏州河做围堰,大盾构转小弯、穿地铁、穿苏州河、穿建筑物……完成了多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别是,攻克了“准预测、稳推进、精保障”难题,实现了“微扰动”穿越,保障了沿线89处108栋建筑物和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的安全,为闹市中的市政更新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本”。

盾构穿越前,针对盾构大规模连续穿越房屋建筑的高难度与高风险问题,工程参与各方予以高度重视。由城投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牵头汇同各方,包括房屋所在的区街道等召开了多轮专题会议,明确各方责任以及责任人,确保问题落到实处。总包方制定了详细的穿越施工专项方案,包括房屋检测、施工参数与现场组织、全过程的施工监测等。针对被穿越房屋情况复杂,工况多样的特点,基于多因素多水平的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对影响范围的房屋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基于风险划分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甚至做到“一户一案”,并充分利用自动监测、信息化施工以及干粉砂浆等新技术。

专项方案经过了多轮专家论证,并针对专家意见不断进行补充完善。考虑到穿越施工涉及面广,第三事业部还牵头编制了《盾构穿越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办法》,明确参与各方的职责、责任人以及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穿越过程中,参建各方严格执行制定的方案,基于盾构及环境监测的数据实时动态调整与优化施工参数。同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联合值班制度,由业主、监理、总包组成联合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现场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总包还充分发挥盾构管控中心的作用,由专家团队对施工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成立专门的专家咨询团队,定期召开专家分析会,就前阶段的穿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下阶段的穿越施工给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了维护周边社会环境和谐,落实社会维稳机制,在相应的社区设置了市民接待点,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与解答。盾构推进过程中邀请市民到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增进彼此的了解,并获得支持。

目前,穿越区段内房屋表观质量良好,未出现任何墙体开裂、墙皮脱落以及门窗无法关闭的情况。周边居民反响良好,未接到一起居民投诉。上海市委秘书长诸葛宇杰在2018年8月份的调研中,也对盾构穿越区段的质量控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除了地下的“微扰动”穿越,地上的“不扰民”施工也在同步进行中。沿用城投集团首创的桥梁全预制化拼装技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快速化施工,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研发预制拼装技术,系统掌握立柱预制装配施工工艺、盖梁预制装配施工技术、小箱梁与防撞墙预制装配施工技术等30多项预制装配技术,并在北虹立交建设中首创全国预制双节立柱拼装,目前已经预制装配式技术应用于北横通道的建设中,使得施工效率大大提升。

此外,项目团队还通过采用清水混凝土侧墙替代隧道传统装饰,实现节能环保建造;管道线缆明敷,实现维保便利、故障快速定位及排除;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对复杂节点虚拟建造、未建先试,为现场建造提供支撑,为运维保障提供便利;采用从荷兰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70RF免共振锤,实现低噪音、低污染。

落实“五支撑” 管理树标杆

建设过程中,城投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还将制度支撑、流程支撑、人力支撑、文化支撑和系统支撑,也就是制度、流程、人力、文化以及系统建设作为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载体,五大要素支撑起了整个北横通道精细化管理体系。

制度支撑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健全相关标准化制度,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工程项目有稳固的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坚实的保障。北横通道项目构建了完善的项目管理标准化制度体系(如设计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等),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流程支撑

北横通道项目现场指挥部严格制定项目流程化管理程序,切实提升执行标准,在严格制定项目管理程序、提升执行标准方面,首先是强化工程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建章立制。探索重大工程内部管理运作模式,组织编制了42项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和35多项涉及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综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具体落实,实现了公司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

人力支撑

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有竞争力的团队。并对各级员工有针对性地设立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释放工作潜能。其中,针对青年员工的“第二梯队”培养和锻炼是目前现场指挥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在各中层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业务水平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此外,组织现场指挥部中层与其他单位、集团其他部门之间开展工作交流,吸取经验。

文化支撑

作为政府性投融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安全运营主体,城投集团注重企业文化的宣贯,使“服务上海”的使命职责始终贯穿于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心中,员工们也秉承城投集团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建设好每个项目,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系统支撑

北横通道项目作为一项特大型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具有工程体量大、投资高、周期长、影响范围广、专业多、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组织复杂、工程目标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等特点。工程的参与方众多,信息交互量大,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外部接口,使得北横通道项目管理的复杂度和协调难度很高。为了加强工程信息共享、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加强过程管理的有序有效性,北横通道工程利用城投公路集团OA平台开展技术管理、验工计价管理及会议管理;试点北横通道BIM+GIS协同管理平台结合工程模型开展设计施工方案存档、质量安全检查单、监测监检测与进度管理;建立远程监控平台,整合沿线10余工点施工场地监控画面,提高了管理和检查效率。依托北横经验,后期考虑融合各平台功能,进一步集成,为类似的重大工程管理系统提供可选方案。

2020-11-19 徐敏 □本报记者 徐敏 在上海中心城区成功实现“微扰动”穿越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655.html 1 3 北横通道工程打造市政建设精细化管理“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