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敏)11月25至27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本届城博会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合国人居署联合主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协办,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承办。
在2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二级巡视员李喆,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负责人、中国事务协调人杨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委委员魏东,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专职副主任石珮莹,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周志军,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等领导共同启动城博会开幕仪式。
李喆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作为上海“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本届城博会旨在通过充分发挥“世界城市日”的平台效应,推动国内城市转型、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本,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全面展示中国城市的人民性、治理的有效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杨榕认为,本届城博会以“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为主题,通过探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研究如何提振社区与城市治理能力,以加强城市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发挥可持续和有规划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周志军介绍了本届城博会总体情况:从“宜居、绿色、智造、智慧、韧性”五大方向展开,共设置15个展示区域,通过展示城市建设成果与经验,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城市化趋势与特点,提升社区与城市治理能力,探索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有效路径。城博会展出面积近5万平方米,参观人群覆盖全行业、全产业的专业观众和市民群众。
今年城博会延续了展论结合的形式,期间举办了第十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城博会主论坛,以及围绕城市建设发展热点话题展开的健康建筑发展论坛、智慧燃气论坛、城市智慧供水节水论坛、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改造高峰论坛、隧道与地下空间融合创新发展技术交流会等近30场系列论坛。
在25日下午举办的第十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上,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城博会是疫情后上海城市建设领域的一次行业盛会,特别聚焦了疫情后的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集中展示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先进科技成果,代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度和高度,是对“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管理成果的一次总结。他还介绍,“十四五”上海市城建领域将以坚持绿色发展为原则,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城乡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绿色建筑优化工程,推进城乡绿色管理等重点专项工作。同时,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上海将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适用,不断探索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子。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在会上表示,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中国典范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以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为基础,通过部市合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希望借此大会机会积极出谋划策,响应国家要求,坚持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进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迈向新高度、新台阶。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以古代村庄聚落为切入点,展示了从自然中建设城市到在城市中寻找自然的变化过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波荣介绍了2030建筑业科技创新挑战与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清勤指出,健康建筑是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筑产业消费升级的必然需求;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表示,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应以节能减排为基础,以智慧服务为手段,开展引入自然、促进交往的城市空间营造;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认为,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效调适”是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确保建筑性能品质的可靠手段和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