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IM应用从单项功能应用进入集成应用阶段,行业各方对BIM在项目全过程应用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日前,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BIM分论坛,以“BIM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创新应用”为主题,围绕BIM技术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各阶段应用及政府监管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平台、系统等前沿话题展开交流。华阳国际受邀分享《华阳国际的BIM正向设计之路》,从工具平台、技术制度等方面分享经验及研发成果,在此摘录其中8大观点。
1.设计,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起点
在建设项目中,超过70%的工程数据来源于设计,只有设计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并贯穿建设全过程,是政府审批、算量和施工的依据。因此,设计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起点,BIM技术的全过程应用也离不开设计。
2.设计推广BIM动力不足,是没有Get到根本诉求
行业调查显示,设计单位对BIM的推广动力低于政府、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因为大家很容易认为BIM最大的应用价值在运维,不论是减少材料浪费,还是缩短施工周期,甲方都是最大的受益方,设计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实际上,运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解放设计师的双手,为创作赢得时间,才是设计方的根本诉求。
3.BIM正向设计,应由设计师用BIM软件完成
在华阳,我们认为BIM正向设计是指由设计师使用BIM软件完成主要设计工作,设计成果为建筑信息模型及通过模型输出的图纸、表格的设计方式和过程。
相较于需要先后维护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两套成果的翻模,正向设计只需要设计团队维护一套设计成果,同等成果交付深度的情况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计效率都更胜一筹。
4.实现图模一致,BIM正向设计最有效
部分省市正在做BIM审图平台,实现的前提就是图模一致(即图纸、模型数据一致)。采用BIM正向设计,由一套设计成果输出模型、图纸、表格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图、模、数同源,是实现图模一致最有效的方式。
图模不一致带来的数据割裂,导致我们原本设想的设计价值无法实现或者大打折扣。
5.不想牺牲利润,唯有研发突破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不想牺牲项目利润,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找甲方增加设计费,第二种即通过研发提高设计效率。华阳选了第二种,因为第一种更难。
BIM技术引入中国十多年,华阳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也已十年有余,是全国最早启动BIM专项研究的设计企业之一,每年研发投入超5000万,已参编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10余项,参与政府研究课题10余项,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超20项。
6.普及BIM正向设计,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十年磨一剑,华阳国际的BIM正向设计,历经三个阶段:
摸索阶段——设计与BIM分离,由独立BIM团队进行应用研究,与实际设计项目分离。
试点阶段——设计与BIM结合,设计师将BIM技术作为设计辅助手段,通过BIM模型辅助提高设计质量,设计成果交付仍以图纸为主。
普及阶段——设计与BIM融合,设计师普遍掌握BIM技术,能够熟练使用BIM软件完成设计,并提供能够向后端传递的BIM成果。
过程非常煎熬,好在公司从制度、技术、工具、平台等各个维度都给予了充分支持。
7.设计院怎么做:不分专业职级,统一行动
在BIM正向设计的推广过程中,行业常见专业间配合不好,或资深设计师不愿意学习新工具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动员。华阳采取的策略是不分专业职级,统一行动。
由总师总工组成先头部队,梳理出三维设计流程、各专业分工界面、三维模型样板图、三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平台化支持措施,让执行设计团队轻松上阵,同时持续研发各类工具,最大限度降低设计师的过渡难度。
8.BIM应用,应从服务设计全过程考虑
BIM正向设计的本质是设计,因此BIM技术要从服务设计的全过程来考虑,包括项目策划-协同设计-分析计算-专业提资-进度管理-设计校审-成果交付-设计变更等八个环节。
华阳的设计师之所以可以顺畅完成BIM正向设计,是因为我们研发了众多系统来支持设计全过程,包括样板管理、族库管理等数据共享平台以及设计效率工具、设计校审工具等。
目前,华阳国际已在超过100个设计项目中实践BIM技术,总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并致力于打造基于设计的全过程BIM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据集成应用。
基于持续的研发和大量项目实践,华阳国际提出普及BIM正向设计的目标,将率先迈出大面积普及推广BIM正向设计的一步。
5G时代的来临,将推动人类所有前沿技术的革新,也将全面渗透建筑行业。BIM作为建筑行业与这一切接轨的关键技术,发展的路还很长,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