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目标。1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先锋,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要求已经明确。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如何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大局,如何推动江苏建筑企业由数量多、规模大,向实力强、高质量方面迈进,有五点建议供建筑企业参考。
抓改革创新,促企业提档升级
天下之事,非创新无以为进。今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这是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结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国家新政策、新要求、新业态的呈现,建筑业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放眼全国,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股权混合制改革越来越多,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科技化的施工手段越来越广泛,施工机器人、空中造楼机、架桥机等高端施工装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全省建筑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些发展大势,锚定好发展方向。要结合自身情况,继续在创新引领、改革转型、提档升级、强企壮企上聚焦发力,重点是在商业模式、股权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施工模式等方面持续性开展创新改革,激活企业发展第一动力。要集聚整合各种资源,以“提升效益、提高质量、提升水平”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建筑业+”创新模式、推进企业上市走资本化发展之路,推进建立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体系等。既要做好“无中生有”的创新文章,更要做好“有中出新”的持续性工作,将创新不断推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
抓机制优化,促企业提质增效
要按照“强优势、抓弱项、攻难关、补短板”的要求,抓好机制优化调整,实现企业发展规模与提质增效同步发展。重点是抓好战略机制、人才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文化机制、风控机制“五大机制”的优化调整,实现“五大机制”的协调发展。“五大机制”覆盖了建筑企业发展的各要素、各环节,抓好五大机制发展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在战略机制建立上,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区域发展战略,聚焦国内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补短板领域,聚焦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给建筑业带来的机遇,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适时调整战略并贯彻推进。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尽快取得所需要的资质资信。在人才机制建立上,要打造好经营管理团队、技术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工人三支人才队伍,加大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育人、用人、留人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科技创新机制上,必须加强科技投入和研发,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以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施工方式,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利用BIM、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等科技成果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在文化机制建立上,要把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筑工匠精神、诚实守信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企业品牌体系,打造上下一心、内外认同的现代化建筑企业。在风控机制建立上,要建立合同、安全、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机制,充分发挥法务部门或外聘法律顾问的作用,对诉讼案件、被诉案件等建立完善的管控机制。
抓智能建造,促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期,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慧建造产业体系。明确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府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智能建造是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也是建筑企业提升建造水平和建造品质、转型升级的举措。过去几年,我们持续推进四种新型建造方式,这是推动施工方式转变的举措。而“智能建造”比“智慧建造”“新型建造”等理念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企业在施工方式上做到智能智慧,研发应用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推进自动化施工机械、3D打印机等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还要构建跨行业多方协作机制,加快打造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工厂“智慧制造”和现场“智能施工”全流程,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抓“双循环”,促企业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大建筑企业在双循环的背景下,一方面要通过省内市场夯实发展基础,把省内市场做成高效集约化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省外市场,紧扣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耕省外市场,站稳脚跟,做成本土化市场;第三要放眼世界,用国际视野看待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机会,瞄准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积极与央企、大型国企、在海外投资的中资企业寻求合作,通过“借船出海”走出去。“走出去”的企业更要加大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企业在生产、贸易、投资、建设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争取从“跟随”走向“并肩”再走向“引领”。
抓共享发展,促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社会
共享发展是广大建筑企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推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反映。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与股东、职工、客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与股东共享,企业要建立运转有效的股权激励或者分红机制,定期进行发展成果共享,要积极申报各项荣誉,把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实,要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档案;与职工共享,要提升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制定企业员工薪资增长制度,按照规定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职工的心声,把企业发展和职工价值体现紧紧结合;与客户共享,要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维护与大客户的关系;与社会共享,要建立企业公益慈善文化体系,通过慈善基金会、志愿者队伍等载体,定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要依法纳税,反哺社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加各种爱心捐助、社会应急抢险活动。
未来已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靠广大建筑企业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要靠广大企业家肩负新担当、作出新作为。省、市建筑行业协会愿和广大会员企业一起,坚持“五抓五促”,将高质量发展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为打造“江苏建造”“江苏制造”“江苏创造”三张靓丽名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