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晓飞 吴婷婷
“电焊,让我懂得什么叫作万丈光芒——漆黑的夜晚,一道道强烈的紫外线,是那么的炫;漆黑的夜晚,一缕缕紫蓝色的轻烟,它是那么的美。”这是陈浩写的一首诗,真挚地表达了他对焊接的热爱。热爱,让陈浩在焊接岗位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用执着在平凡中书写了不平凡。
陈浩,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公司焊接负责人,主要从事现场钢结构焊接、焊接任务统筹布置和现场焊接指导工作。他先后参与建设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南京南站站房工程、南京青奥会议中心、青岛上合组织峰会主会场、青岛海天中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和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等一大批省市级及中建八局的重点工程项目。
时间从不言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17年的执着与坚守,让平凡的陈浩变得不平凡。2016年,陈浩成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陈浩参加北京市通州区焊工技能大赛,荣获唯一的特等奖——“通州建筑工匠”称号。同时,他领衔的“陈浩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这在中建八局也是头一份。当年,陈浩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浦东新区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2019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工匠。2020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
像他心中万丈光芒的“焊花”一样,陈浩也把自己的人生“焊”出了光彩。
不服输的“蛮”劲奠定人生底色
2004年,19岁的陈浩刚刚高中毕业,来到南京一家压力容器厂做焊工学徒,初出茅庐的农村小伙好奇地张望人生和世界,对一切都充满兴趣。彼时,在他的眼中,电焊就是冒个火花,简单有趣,迫不及待想去尝试。然而接下来的高温、粉尘、噪音、每天或站或蹲9到12个小时……特别是天热时长待在压力容器的封闭环境中,即使戴着口罩,也禁不住鼻孔里全是灰,艰苦而枯燥的工作让陈浩开始感到失望。
这时候,陈浩不服输的蛮劲上来了,他发现焊接工作虽然单调枯燥,但却充满挑战。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开始学习艰涩的《焊接规范》理论知识,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当别人都在休闲时,他晚上偷偷溜进厂房,不厌其烦地练习操作。当时,厂房对面就是火葬场,野猫特别多,在黑夜中喵喵呜呜地叫着,特别凄惨和瘆人。为了不让人发现,陈浩还不能开灯,年轻的陈浩特别害怕,但他没有退缩,每天晚上都会坚持练一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他就在4个师兄弟中脱颖而出。
不放弃的倔强助力人生起航
年轻的心总是期盼着探索更大的世界,陈浩也不例外。不久后,信心满满的陈浩跳槽到一家建筑施工地工作,谁料刚开始就遭到了当头棒。由于建筑焊接与压力容器焊接现场施工差别较大,他不仅速度比不上其他工人,就连质量也相去甚远,这让年轻的陈浩感到挫败,不服输的他努力提升自己的焊接速度,却绝望地发现没有技术,只能越急越慢。祸不单行,在一次作业中,手指头大的铁水落到了陈浩脚上,熔点1538度的铁水不仅在他脚上留下了一个特别大的疤,也“灼伤”了他的心,钻心的疼痛让陈浩更加绝望:不干了!当时,坐在地上不能动的陈浩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然而,陈浩是个从不轻言放弃的人。第二天,拖着受伤的脚,强忍着疼痛,陈浩又照常上工了。其实,对于焊工来说,每天都与危险相伴。手、脚、胳膊……身体上到处都会有伤疤。“我这人,不管干什么事,特别是我干不好的事,我总想着先把这学好,哪怕我以后不干,我也要把它学会。”陈浩说。
就这样,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精什么,力争让每一道焊缝、每一只焊口质量合格成了陈浩的工作目标。
“认真”让平凡变得不平凡
2008年,陈浩来到了中建八局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站房项目工作,从此与中建八局结缘。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在长期的实践中,陈浩凭借敏锐的技术“嗅觉”,练就了一身绝活——听声音就能判断焊接电流与电压是否匹配;看焊缝就能知道焊接用弧方式和改进方法;对超声波检测下的焊缝问题,他能准确地判断原因。不仅如此,他还把焊缝当成一件件艺术品,鱼鳞状的焊缝令他着迷。
2013年12月,陈浩正式加入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公司,开始担任一些重要项目的焊接班长。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最大的会议厅,几十根箱形柱必须尽快吊装,焊缝悬在半空,人上去都极其困难,如何安全、快速地搭建焊接平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采用脚手架搭设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影响工期。经过仔细研究,陈浩决定在地面组装焊接平台,再利用屋面钢梁下方滑轮和绳索将平台吊至合适的施焊位置,操作焊工利用爬梯及安全防坠器即可安全快速地进入操作。
青岛万达东方影都展示项目施工时,业主要求20天内制作安装完毕2000多吨钢构件,时间紧、任务重,陈浩立即带领焊工队伍赶到现场。他将现场构件制作分为15个片区,将焊工分为15个班组,进行网格化管理,高效的工作方法为现场安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获得业主高度肯定。
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9个人的焊接班组肩负了两个月安装6000吨钢构件的工作。陈浩带头冲到最困难的地方,最终缩短工期15天,造就了45天安装6000吨钢构件的奇迹。当年,他被评为该公司先进个人,成为公司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一线工人。
他带领的焊接班组在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实现了34天安装8500吨钢构件的奇迹,创造了“上海速度”。
在陈浩身上,勇者挑大梁,精工出细活得到了淋漓尽致地阐释。
感恩之心让梦想继续扬帆远航
作为农民工劳模,陈浩始终怀有感恩之情,积极反馈社会。2020年年初,疫情战役正酣,听闻南京汤山公共卫生中心项目要抢工期,陈浩积极筹备工人请战备战,但未能如愿。2月24日,陈浩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款1500元。3月初,陈浩又联系了上海市援鄂医院之一——仁济医院,将刚刚荣获的2019年度“中国建筑工匠”两万元奖金捐给抗疫一线。
陈浩钢结构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后,依托这个工作室,陈浩大胆创新,研制出了一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的机器人,为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节省了人工费用约40余万元,并显著提升了焊接质量。他用感恩之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回馈着培养他的公司,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就是陈浩,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焊”出光彩的焊接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