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建设工程AI审图试点启动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
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同意北京市开展建设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并提出了相关要求。之后北京市召集相关机构紧锣密鼓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开发计划。
会上,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协会会长刘宗宝简要介绍了北京市AI审图系统开发基础框架方案和试点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了系统开发的范围、原则、路线,试点工作开展的总负责人,各开发团队的负责人、成员、协调人及协作单位选定条件。并以办公建筑AI审图开发为例,从文件格式、各专业系统基础方案、模块拓展、试点工作技术路线等方面,对房屋建筑AI审图系统开发基础框架方案进行了重点说明。
广联达开发团队代表对试点工作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对前期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并重点介绍了开发计划的总体要求、时间节点、主要工作内容、各开发团队的职责分工及各阶段实施计划的关键与重点。
京审协开发团队负责人吴彦明从整体上对北京人工智能(AI)审图系统研发工作与进展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系统工作目标的研究与分析、相关技术实践信息收集、技术标准的梳理、数字化(AI)图审系统基本构想、工作进展现状及近期工作安排。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信息处副处长曹吉昌对试点方案予以肯定,认为试点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比较清晰。同时,在将AI这一高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建筑行业时,他希望开发团队能与AI应用数据丰富、算法优化的头部企业多沟通,充分利用国内智力资源,借助外脑、集思广益,做好规范、标准梳理和知识图谱建立工作。此外,曹吉昌还对试点目标设置、人员调配、文件格式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建议。
北京市规自委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处处长叶嘉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前期工作和几年来北京市信息化应用对行业管理和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并对AI技术应用将带给施工图审查行业和勘察设计行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审查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AI审图系统是一个更高端、更深入的系统,需要用新的模式,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更完美的协作;二是北京市虽不是第一个AI审图试点城市,但将以开放的姿态,开阔思路、广开视听、切中要害、扎实基础,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将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最好;三是建议项目组不要急于求成、贪快求全,要像“侦察兵”一样,探查清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路径和试点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机遇及相关影响,评估出试点方案最终的可行性、可达性与相关成本,为试点方案的深化及推广提供翔实客观的参考信息。
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技术处处长周晓杰简要介绍了住建部开展AI审图试点工作的背景和目的。同时对北京市的试点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提高站位,摆正心态,希望开发团队从行业进步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在公司战略层面达成一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充实公司实力,实现快速发展;二是要理顺专家系统和产品开发部门之间的关系。产品开发部门要主动请专家对机器梳理出的条文进行判断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条文梳理的全新模式;三是要发挥现有图纸资源优势,为机器学习提供足够材料,达到快速学习目的,并做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四是要建立规范标准条文的知识图谱。在试点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政府会想办法,全力支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使行业、企业和个人都能够从中获益。
广联达鸿业子公司总经理袁利平和有巢设计市场运营部总经理谭喜峰分别介绍了广联达相关技术实力、发展愿景和团队整合情况,表达了公司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和参与项目的初衷。希望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北京市规自委的支持下,与京审协共同努力,形成紧密的团队协作,全力发挥现有技术力量,集采众长、不断总结、快速迭代,按质、按量完成各阶段的目标,最终达成试点目的,真正推动数字建筑、数字设计、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 (京审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