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绿化园林景观

逐步成为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卓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回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的经验成效,展示垃圾分类社会宣传和社会动员的工作效果,12月1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中共宝山区委党校大礼堂举行了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展示活动。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市政府副市长汤志平、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市政协副秘书长沈志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崔明华、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王醇晨、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宝山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高奕奕,以及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区人大、政府、政协、文明办、绿化市容局和相关街镇领导,还有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等200人参加会议。

会上,宣布了志愿者优秀文艺作品奖项。获得优秀组织奖有:金山区绿化市容局、宝山区绿化市容局、嘉定区绿化市容局、长宁区绿化市容局、浦东新区绿化市容局、普陀区绿化市容局;获得志愿者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的是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分,心》;获得志愿者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的是浦东新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新时尚》、金山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一分 枫泾美十分》、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新姿势》、宝山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松江区绿化市容局《泖田山歌》;获得志愿者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的是奉贤区绿化市容局《桶长制》、青浦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齐努力》、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新时尚》、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崇明区绿化市容局《一袋垃圾》、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圾不可失》、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童谣》、普陀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DoReMi》、嘉定区绿化市容局《垃圾分类新时尚》、闵行区绿化市容局《分类有情》。

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基层志愿者的努力和辛勤付出,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经各区主动申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综合考评和社会公示,选树了12个街道(镇)为首批“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特色社区”并在会上表彰。他们是杨浦区殷行街道、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浦东新区洋泾街道、长宁区程家桥街道、长宁区周家桥街道、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奉贤区金海街道、松江区方松街道、松江区泖港镇、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青浦区徐泾镇。

据了解,2019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与上海人民滑稽剧团联合创作了全国首部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滑稽戏《头等大事》,取得了良好宣传效应。2020年,上海拟聘请上海市民熟知的王汝刚担任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聘期拟定为2年。目前,已经根据王汝刚形象设计“男女老少”四款卡通形象,并将在后期推出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漫画。会上还向街镇代表赠送街镇垃圾分类故事——《阿拉一道来》。

据介绍,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要抓紧抓实办好”的要求。两年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从2018年的15250吨/日上升到26095吨/日,今年可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垃圾分类实效趋于稳定,“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增长,干垃圾处置量减少)目标。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上海抓住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体现了干一件成一件的务实作风。”2019年以来,住建部每季度对全国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终保持第一。上海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条块责任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动员、亲自部署,李强书记在《条例》施行前、《条例》施行100天和《条例》施行一周年之际,多次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并作出指示批示。原市长应勇和现任市长龚正同志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同志多次带队检查、监督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围绕《条例》实施狠抓落实,制订重要政策,推进重大项目,解决难点问题。按照“市级统筹、区级组织、街镇落实”原则,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46项任务清单。市政府做实做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市级部门成员单位增加到31家,在市绿化市容局增设生活垃圾管理处。市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管行业,管垃圾分类”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市绿化市容局切实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分减联办”)职能,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补贴等系列支持政策。市机管局积极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市房管局细化物业管理区域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培训。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积极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绿色消费等。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党政齐抓共管,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区、街镇、居村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居民区(村)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形成居(村)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位一体”协同推进模式。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参与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宣传部连续两年制订和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全市各大媒体积极响应,中央媒体大力支持,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垃圾分类报道;市委组织部将《条例》培训纳入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网课,播放数超过10万次;市、区、街镇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培训150万余人次;垃圾分类及《条例》宣传覆盖6000个居(村)委;编写出版《条例释义》,赠阅发放1.2万册;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体系,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2019年达到4400人次,2020年超过1万人次;据第三方测评显示,全市居住区居民自觉且正确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率达到95%。

三是推行“管理+科技”,分类实效明显提高。为优化投放环境,按照“定点要坚持、定时要灵活,破袋要引导、撤桶要鼓励”的原则,配置投放点“除臭、破袋、洗手”三件套设备,加装智能监控装置,落实全程分类品质智能监管。今年1-11月四分类垃圾量与2019年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6198吨/日,增长53%;有害垃圾分出量2.6吨/日,增加3.3倍;湿垃圾分出量9428吨/日,增长27%;干垃圾处置量14178吨/日,下降20%,达到上海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目标。

(记者 顾今 通讯员 张宁明 接晓颖)

2020-12-17 顾今 逐步成为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040.html 1 3 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卓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