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佩岚)在当今“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新形势之下,中国的PPP之路该何去何从?12月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承办,中国高校PPP论坛、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协办的第五届中国PPP论坛在北京举行。业内PPP顶级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齐聚清华大学,共同探讨目前我国PPP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在致辞中指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要完善投资管理与调控体系。一要有新定位,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于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二要有新重点,着力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三要有新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四要有新方式,持续创新投融资模式。他强调,未来的PPP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施,更加精准地发挥作用;要结合不同行业、地区、项目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操作方式;要严防利用PPP模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要与多种投融资模式相结合,以创新实践推动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PPP事业发展总体规范有序,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PPP事业要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气象。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经济合作与贸易司司长杰弗里·汉密尔顿(Geoffrey Hamilton)在视频致辞中对第五届中国PPP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专家团队历时三年,开发出了PPP项目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基础设施项目是否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该评估工具既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PPP模式,也有利于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