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作,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今年的11月,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近年来,在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苏州河两岸的滨水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得到了扎实的推进。
2018年1月,上海启动实施第四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实现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12月28日,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上海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在“2020年苏州河两岸岸线基本贯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继2017年底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之后,截至目前,除个别区段和点位外(三小区两断点),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
水岸联动 全要素整治
苏州河两岸环境品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力推动贯通工程基础上,今年以来上海市、区政府协同开展沿河建筑、绿化景观、跨河桥梁、防汛墙、码头设施、道路立杆和架空线等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在42公里全线贯通开放之时水域、陆域全面提升。
上海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市“一江一河”办在今年初联合发布《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市容环境治理方案》,将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整体纳入美丽街区建设,在苏州河沿线20.2平方公里公共空间内打造“生活秀带”。充分发挥市“一江一河”办、市精细化办、市市政市容联办等平台作用,组织相关行业主管、各区政府开展情况排查、评估、论证等工作,强化统筹,明确目标,制订计划,落实主体,分解任务,协调矛盾,督促推进。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重点聚焦“四化”建设、滨水外立面整治、景观照明品质提升、道路和水域保洁、责任区管理制度落实、公共设施规范设置等18项任务,梳理了第一立面问题楼宇78处,需要提升治理路段110段,形成了市级治理建议清单,实施了425项整治提升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90%以上工作量。
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针对苏州河两岸整体空间尺度小,沿河建筑风貌影响滨水空间的整体景观的情况,会同各相关区政府对苏州河沿河第一立面建筑外观进行了逐栋梳理和评估,开展城市设计,明确了54处待修缮整治的建筑点位,根据不同的建筑保护等级采用分类施策办法,实施建筑立面更新改造、外立面粉刷清洁、空调等附属设施规整美化等措施,最大限度恢复建筑原有风貌。
市交通委、市道运局、市交警总队、市水务局、市规划资源局、各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充分发展各自职能,展开了苏州河两岸桥梁更新维护,优化苏州河南北两岸道路交通组织,提升滨水景观资源,空间活化、合理利用等工作。
打造苏河两岸“一区一亮点”
苏州河沿线“河窄、湾紧、楼密、路近”,朱剑豪表示,未来将根据滨河地区空间规划、资源禀赋等条件,在推进贯通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更多类型丰富、彰显活力、更具“烟火气”的功能节点,逐步形成一河两岸“长藤结瓜”的空间格局。
黄浦段目标是结合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把南苏州河沿线打造成为一条2.9公里的有内容、有记忆、有活力的海派博览风情带。
虹口段从外白渡桥至河南路桥近1公里,是苏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滨水岸线,以“最美上海滩河畔会客厅”为目标,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处于“一江一河”汇聚口的上海大厦观景平台已经建成开放,邮政博物馆、河滨大楼等沿线众多历史建筑也将陆续进行微更新,未来将成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摄影景点之一。
静安段以“上海新地标,梦回苏河湾”为目标,通过综合改造提升,全线重点打造水岸阳台、河畔明珠、历史画廊等多处滨水公共空间。南岸的“蝴蝶湾”在相对局促的用地条件下嵌入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新的运动场地丰富了空间功能,北岸的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福新面粉厂等重要节点也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普陀段承担了苏州河贯通的“半壁江山”约21公里的改造任务,围绕长寿路、曹家渡、长风、长征等四个主题区段,实现了沿河居民小区、文创产业园区与滨水公共空间的融合共生。
长宁段全线约11公里具有长宁人文景观特色的滨河健身步道,串联起临空公园、风铃绿地、虹桥河滨等6个公园绿地。
嘉定段外环线以东岸线长约700米,未来将结合“南四块”城市更新打造后工业人文及休闲生态的复合型水岸。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是中心城区非常宝贵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单位、居住小区紧贴苏州河两岸建设,形成了滨水公共空间的“断点”,不利于发挥系统作用,也影响市民的贯通体验。
各沿线单位、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建设,是苏州河成功贯通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在普陀区苏堤春晓、半岛花园、河滨香景园、大华清水湾二三期等地段,苏州河很多滨水空间已经成为所在小区的组成部分,部分居民顾虑贯通工程对小区带来影响。为此,政府部门规划实施单位与居民反复沟通,不断听取公众意见,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取得广泛共识。从改造完成的现场实景、贯通开放之后居民的实际反响等多方面情况看,贯通工程基本兼顾了居民小区和开放空间之间的不同需求,实现共赢的格局。
朱剑豪表示,未来将以“十四五”规划为目标,以“民心工程”为抓手,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实现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开放空间品质,丰富滨水区城市功能,营造更多的景观特色精品区域,加快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记者 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