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需要系统思维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高消耗,仅房屋建筑年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就占了全球总消耗量的40%左右。二是高排放,仅建筑垃圾年排放就达20多亿吨,建筑碳排放更是逐年快速增长。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能耗低且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用集成研究的方式,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系统理念和集成思维,引领行业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产品推向市场。要结合装配式建筑信息流、管理流和工作流,将装配式建筑系统分解为对象系统、技术系统、过程系统、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组织系统6个子系统,把功能需求计划、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质量监督等理念引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建造中,将装配式建筑中海量的具体工作集成为一个技术合理、经济合算、工期可控的可协调运作系统,以期获得项目三项基本要素(进度、综合成本和工程质量)的综合最佳。

装配式钢结构已成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

此前,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近年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在国家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已成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势以及干式施工的特点,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水平,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品质。

钢结构是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它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拆除及异地重建的全过程。仅从工程造价看,钢结构造价高于混凝土结构造价,但如果考虑工期缩短、贷款期短、建筑物拆除和处理成本以及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产生的收益,那么钢结构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将与混凝土建筑大体相当,甚至会更低。将钢结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新型建筑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向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符合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装配式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发展相对迟缓

需要注意的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建筑的完整有机体,它包含和钢结构配套的绿色围护板材、门窗、新型装饰材料、整体厨卫产品以及水、暖、电、气等的有机集成,是对楼宇自动控制、雨水收集、太阳能、地热源、智能化技术的综合运用。

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其优势也初步显现,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提升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现状似乎是差别迥异:

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广泛,接受度高。在超高层办公楼、工业厂房、机场航站楼等领域,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其结构形式非钢结构莫属。

另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市场巨大的住宅领域发展相对迟缓,其发展还面临较多问题。但从社会综合效益分析以及改善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建筑垃圾的处理等潜在价值来看,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综合报道)

2020-12-31 综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267.html 1 3 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需要系统思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