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诸多内容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通信网络、新技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去年推出《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后,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部署,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行动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围绕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51条具体举措,以推动行动能落地、见成效。
高标准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行动。
《行动方案》明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是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标准并开展综合评估。二是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行动,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
《行动方案》明确: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和跟踪评估,完善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推进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建立健全省级政府用地审批工作评价机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动态调整试点省份。
二是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统一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开展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实施评估,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改进完善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稳妥推进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实施等。
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质量管理政策措施,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可靠,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放心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幅降低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使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行动方案》明确: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运行效能;支持公共性快递分拣处理中心、智能投递设施等建设;打造一批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县域和农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共享,畅通区域间、城乡间流通网络。
二是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建设一批智能消费综合体验馆;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市场发展需求,针对跨境电商、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行动方案》提出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的国内外融通,推动制度型开放。
《行动方案》明确: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同时,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范围。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
《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必须将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管,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行动方案》明确: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并严格执行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健全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加强政府部门间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完善“互联网+监管”,实现重要监管业务在线办理、信息及时上传、问题及时处置。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