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段通往上海火车站的落地匝道吊装就位,上海市重大工程,同时也是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工程——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正式实现主体结构贯通。至此,天目路高架1条主线、2条辅道、2条下匝道、3条上匝道及4条改建匝道的格局基本形成,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主动脉”实现贯通,北横通道与南北高架的互通立交扣上“同心结”。从空中俯瞰北横通道,宛如一条巨龙,自苏州河东岸腾空而起,经长安路、恒丰路、南北高架、天目路转盘、乌镇路、晋元路、西藏北路等路口,至文安路落地。
来自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的工程建设者们,在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实现贯通过程中,始终秉持“建好北横,便民利民”的宗旨,通过践行绿色化、科技化、工业化、数字化施工理念,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大规模应用,对标国际一流,充分弘扬上海建工集团“执行力、诚信、工匠”三大文化基因,先后夺取了ZD匝道跨苏州河桥、70米钢箱梁一跨过恒丰路口、北横主线11天“飞跃”南北高架等多个复杂工况节点的胜利,于2020年年末提前实现主体结构贯通,为“十三五”规划的成功收官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十五个月实现结构贯通,打造北横“速度”
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的建设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北横“速度”。自2019年9月启动北横主线第一根7字形“石库门”造型立柱施工起,广大项目部员工发扬立功竞赛精神,把空间精确到厘米,把时间精确到工序,仅历时十五个月,就实现天目路高架全线结构贯通,比原定节点提前一个多月完成。北横主线全长1.65公里,按照这个速度,项目部平均每月就需要建设主线1公里以上。2020年以来,无论是疫情的停滞、夏季的酷暑、寒冬的风雪,都没有影响项目既定的节点计划。项目员工开启“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的连续作业模式,积极复工复产,与高温作战,与严寒斗争,几乎以一天一个承台、一天一段钢箱梁的速度,完成了天目路高架全线的快速推进。
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主体结构建设的最大难点在于,在保障车辆有序通行的同时,在空中需要搭建一条互通立交,在地面需要协调施工与周边交通组织的关系。北横主线跨越南北高架,ZD匝道跨越苏州河,ZB、FB辅道跨越铁路,FA辅道跨越共和新路路口、与南北高架实现拼宽、投影面与北横主线重叠,四条改建匝道均坐落于交通繁忙的天目路地面主干道上。之所以对速度有着如此执着的追求,是因为天目路高架沿线交通组织复杂、作业空间有限,只有以最快速度开展施工,以效率换取时间,才能将施工对公共空间占用的影响降至最低。
如果说高架的预制拼装施工的速度还是精确到天,那城市更新和老旧桥梁拆除的速度就是精确到小时:恒丰路天桥拆除仅用时24小时,不夜城人行天桥拆除用时48小时,而原天目路转盘的梅园路、乌镇路下匝道共计7000余方的现浇混凝土梁,通过金刚链切割、全地形车整跨抬升平移,拆除仅用时二十余天!
主线11天“飞跃”南北高架,攀登北横“高度”
北横主线跨越现状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的钢箱梁,全长168米,宽13.8米,分三跨跨越,钢结构累计重量达1475吨。其中,中间跨越南北高架的一段钢箱梁长70米,最高点距离地面30米。新建钢箱梁完成后和既有转盘、南北高架组成四层立交体系,施工难度极为复杂,技术难度在同类工程中绝无仅有。这是北横通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最高点”,也是天目路高架建设的“最难点”。
天目路转盘内空间小、环境复杂,施工若采用传统履带吊、汽车吊,起吊时把杆都会受到转盘高度制约无法吊装钢梁。为减少施工对地面道路和南北高架的交通影响,项目部技术人员在原有装配工艺上进行突破创新,最终决定在转盘内设置一台曾服务于上海中心建设的超大型ZSL2700动臂式塔吊,采用“高空散拼、分节吊装”的工艺,对转盘区域内钢箱梁合理分段,利用夜间12点至凌晨5点的高架养护时间实现构件运输和吊装施工。
与此同时,为降低施工过程中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项目部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面对客观存在的困难,积极采取各类措施,协调各方力量,争取外部支持。去年7月31日,面对转盘内区域空中电车线密集情况,项目部管理团队赴公交公司沟通洽谈,双方承诺加强施工期间电车线调度的配合;8月4日,项目部以“保障区域大交通,携手北横攻坚战”为主题,与静安交警支队开展警企共建结对签约活动,共同承诺保障跨转盘吊装期间的交通协调工作有序开展。另外,在上海市交警总队、静安区交警支队、辖区街道、派出所等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项目部团队遇到困难及时沟通解决,创造了良好稳定的外部施工环境。
2020年8月25日,项目部启动北横主线跨南北高架钢箱梁吊装,9月6日凌晨,北横主线在南北高架上空顺利合龙。全程仅历时11天,就实现了北横主线“飞跃”南北高架的壮举,攀登北横“高度”。因跨南北高架钢箱梁在七夕夜完成主跨合龙,被亲切地称作“鹊桥”;而拔地而起的国内首创预制双节“石库门”造型立柱,被形容为北横通道的“顶梁柱”。
70米钢箱梁恒丰路口一跨到位,展现北横“力度”
北横主线跨天目西路恒丰路路口的钢箱梁,长70米,宽10米,重340吨。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施工,需要在路口搭设临时支墩,对交通主干道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项目部分析复杂工况,创新性采用“围挡内拼装,模块车运输,双机抬吊一步到位”的方式,将大节段钢箱梁在场内拼装,由两台全地形模块车移出、抬升,随后采用双机抬吊完成吊装作业,展现北横“力度”。
恒丰路路口“一跨到位”的吊装仅需两个夜间,施工时间是传统吊装工艺的1/10,解决了大型跨路口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实现了中心城区高架钢箱梁最长一跨过路口,打破上海施工新纪录。通过塔吊、履带吊、汽车吊等大型机械助力施工,真正实现了预制装配、机械化施工的新方式,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市政高架建设影响大、周期长的认知。
除此以外,北横的“力度”,还体现在天目路高架ZD匝道跨苏州河桥的吊装过程中。该位置施工空间小,就位点距离天然气管最近仅1.4米,同时还要保证苏州河正常通河,项目部通过BIM模拟评估,确定“先梁后拱、补桥面”的预制拼装技术,采用超起工况提高吊臂稳定性,顺利实现跨苏州河桥的主体结构吊装。
北横通道对广大市民来说是便利交通出行的“快车道”,对北横通道的建设者们来说是追求科技创新的“赛车道”。站在全新的赛道上,全体技术人员时刻不忘科技创新对推动重点工程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通过一次次的方案比选,对施工方案精益求精;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与设计院、技术中心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技术支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大量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现代化水平。
建人民城市、创示范标杆,彰显北横“温度”
为了在上海火车站周边,组织北横通道和南北高架四层互通式立交建设,完成上海市中心城区心脏地带的“搭桥手术”,项目部综合运用了市政高架桥梁预制装配技术、钢管桩免共振沉桩技术、BIM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创新工艺,实现了多种复杂工况下的施工,提供了中心城区市政高架建设的应用场景和示范标杆。项目团队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以城市更新“快速化”、高架建设“装配化”、项目实施“信息化”、工程管理“精细化”等为目标的“六化”高架建设计划,不仅保证了施工期间交通通畅,也即将完成互联互通的最终目标。
天目路高架的建设成果,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业主单位及建工集团领导的一致认可。2019年8月前市长应勇调研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工程,2020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副主任肖贵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先后莅临项目现场调研。
9月27日,就在刚刚完成北横主线跨南北高架结构贯通后不久,2020年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月”综合观摩展示活动在天目路高架工程观摩主展区成功举办。来自该市市交委、建设工程安质监站的领导,上海城投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及其他建筑施工行业的同仁登上北横通道跨南北高架的“最高点”,一道眺望俯瞰这一标志性工程。
12月28日,北横西段建成通车动员誓师大会暨上海北横通道党建成果征集评选启动仪式在实现主体结构贯通的天目路高架举行,城投集团、建工集团及北横通道的其他参建单位齐聚一堂,纷纷动员表态,共同承诺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为北横工程建设再添新硕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的建设精神,正依托北横大党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内核,深深扎根于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中。2020年以来,项目部与静安交警支队开展警企共建结对签约活动,上海市交警总队领导多次莅临天目路高架现场调研;项目部与周边街道居委联建共建,关心居民诉求,严抓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工作,荣获城投年度及季度五星工地、上海市绿色施工样板工地等多项荣誉;项目青年深入践行建设理念,传承国企红色基因,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的初心使命感,日新月异的发展紧迫感,共同投入到上海建工对标国际一流,实施“三全”战略的硬仗中去。
未来,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市政公路建设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疏通邻里交通,服务区域出行,辐射周边城市,在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的同时不断完善周边路网,无不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市政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顺利实现主体结构贯通,及其建设过程中所彰显的北横“速度”、北横“高度”、北横“力度”和北横“温度”,正在向社会展现了一种更有科技管理实力、更有品牌人才资源、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全新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的建设者形象。
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项目,在朝着2021年6月建成通车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仍将把握好最后的冲刺阶段,完成桥面板、防撞墙及其他附属设施的施工;同时继续做好沿线交通保畅、文明施工等工作,不断树立北横形象,打造北横精神,将天目路高架建成上海市中心城区市政高架建设的示范标杆。
(马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