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但近年来,随着嘉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生产方式的进步,相应带来了南湖的水污染问题。2020年10月,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牵头中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以提高南湖水体透明度,恢复南湖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开展工程建设。
“一米阳光”直射泱泱秀水
“前面就是烟雨楼了,游客们请往这边看。”站在红船上的胡文羽,是嘉兴南湖红色旅游景区的一名讲解员,负责向游客们讲述南湖的红色历史和文化。每天都往来南湖好几遍的她,早已习惯了南湖的秀丽景色。
但就在一个月前,和往常一样,胡文羽正带着游客在红船边合影。驻足等待间,她惊奇地发现,居然能看到水里摇曳的水草和四处穿梭的鱼虾,“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清澈的南湖。”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正在进行的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在2020年初,还未开展治理前,南湖水质透明度只有20~30厘米。”中交上航局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项目负责人张彦朋介绍。嘉兴地处长三角下游、太湖流域盆底,土颗粒较细,常年悬浮于水中,导致南湖的水质很浑浊,透明度不足。由于四周河道水面坡降小,部分河道还受潮汐顶托,排水不畅,污染物易累积。加之农药化肥过度施用、畜禽水产大量养殖等人为因素,近30年来,南湖深受水污染的困扰。
“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南湖水体透明度,恢复南湖生态环境。”中交上航局勘察设研公司内河水环境所副所长尚晓解释说。项目通过环保疏浚、水量调控、净水降浊、生态修复等建设内容,形成环湖连通绿廊,涵养水源,保护南湖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水岸一体景观带。
常规的治水项目会借用各类化学调水试剂来改善水质。虽然能够快速解决水质问题,但如果没有控制好调水试剂的用量和化学反应,便会对水环境产生二次破坏。尚晓说:“南湖项目应用了生态环保的修复理念,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以水养草”,对包括南湖主湖区和一些桥港区域进行环保清淤,并结合开展微地形改造工程和水量优化调度措施,改善南湖已经被污染的水质,为水草的生长提供条件,使南湖水体从泥沙浊水型稳态向水草清水型稳态过渡,为第二个阶段“以草养水”作铺垫。“为了构建水生态系统,我们在南湖种植了十种水生植物,面积达14万余平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底栖动物(螺、贝、蚌等)投放量达5.6吨,相当于四辆普通小轿车的重量。”张彦朋说道。待水草慢慢长大,开始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底栖动物的游走进食活动也能加速植物所吸附颗粒的沉降与降解。至此,一套先期“水养草”,后期“草养水”的生态治理模式,成功应用在了南湖水生态治理中。
如今,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手段的改善,南湖的水质透明度已达到近一米。阳光落下,泱泱秀水上漾起一道道波纹。
“红船精神”引领工程建设
“11月5日必须通水!”而此时只剩下不到十天了。这一消息传来,项目工程技术部经理杨东岩只感觉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如果按照往常的进度,需要让土建、管道和设备安装三个班组一起进场作业,才能赶在时间节点前完成通水。然而,施工场地面积有限,根本无法同时容纳三个班组同时作业。经过紧急讨论确定方案,管理班组决定集体出动,由杨东岩带队驻守在现场指导三个班组轮流作业,确保每道工序按时按质完成。每天从早到晚,办公室里都是人头攒动,或忙着在电脑前研究图纸、优化施工工艺,或聚在一起讨论下一步的施工流程、技术方案。
项目安全环保部经理翟国师对当时印象深刻:“那时候,所有人都蹲在挖机后面吃盒饭,就等着排到自己那块任务的时候,能第一时间顶到岗位上。”为了赶上节点目标,尽管有时忙得连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完,各组人员还是密切配合,成功做到了零差错。
最终,项目部在短短数月内,完成植物修复14万平方米、建设拦河闸坝6座、运营降浊设施8套、完成水下地形改造近1.5万平方米等艰巨任务。
同时为了推进工程管理智能高效,项目部自主研发了一套智慧水务平台,该平台基于大数据、地理空间库、物联网技术,创新实现了“监测水质信息、展现施工进度、智能监控施工场地”等功能,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就能查看工程实施进度和整体情况,也为工程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嘉兴南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我们都知道肩上扛起的责任意义重大。”张彦朋在项目刚进场之初,就要求全体参建人员发扬“红船精神”,在工程建设中发扬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为南湖重新绽放出绿色生态之美贡献上航智慧。
“照片是不会骗人的。”家住附近的周顺兴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拍摄南湖上的秀丽风光。看着这一年来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水质的变化清晰可见,周顺兴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最初,项目部来到南湖开展微地形改造工程的时候,一些不明情况的热心市民误以为是政府要填南湖、建高楼,于是纷纷上前阻止。为此,项目部组织了宣传讲解队伍,不仅在施工地点树立各类告示牌和介绍牌,还配合周边街道深入社区耐心讲解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慢慢地,来往的游客和附近的居民都理解了工程的意义。得知了这一切后,胡文羽和周顺兴更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向前来观望项目建设的群众们讲解工程建设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南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湖环境修复新样板经验,提供先行示范,擦亮上航生态名片。”张彦朋自豪地说,更是要让以红船精神为底色的革命红和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中交蓝,在秀水泱泱的南湖重新绽放出绿色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