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数字化开启建筑企业转型新篇章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

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开启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近年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将数字化转型融入公司战略,不断探索数字化与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和行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作用。

建筑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

世界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代,国内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但当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业务条块划分的方式,加大了各专业间的壁垒,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策划和资源协同,对工程管理整体效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建筑行业项目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强调纵向管控,缺乏横向沟通,标准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同时,建筑行业存在用工难问题,许多施工现场的一线工人渐渐老去,愿意去工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对建造水平要求的提高,需要吸纳更多掌握新工艺工法的工人。这些建筑行业发展中固有的痛点难点,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更为凸显。随着建筑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对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我国大型企业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进入新阶段,建筑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运而生。

(一)数字化转型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渗透正深刻地颠覆着建筑行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分布和竞争格局,数字化应用在有效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二)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能够多大范围、多高层次、多强密度去组织整合资源,将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发展边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传统优势正在消解,新的优势正在培育,时代呼唤企业需要有更大的胸怀拥抱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需在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长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推动建筑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内容

(一)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

基于行业先进的三维图形引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GIS、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值模型等先进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探索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规划、设计、施工的多方协同。同时对多源异构数据与模型进行集成,形成勘测、设计一体化服务支撑基础,帮助发现项目设计、施工的潜在性问题。有利于解决传统模式下工程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割裂、脱节等问题,为工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建造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支撑。中国电建通过自主研究的BIM仿真平台系统,为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底层支撑,成功应用于数字横琴、数字前海、数字雄安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工程数字化水平,推进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形成支撑服务工程建管运的大数据平台

依托以BIM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搭建工程大数据平台,推动建筑工程从物理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变。围绕工程环境数据、工程产品数据、工程过程数据、工程要素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集成、共享、分析,借助大数据平台规模化效应将低价值密度的数据整合为高价值密度的信息资产,使工程建造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变,从数据中提取知识、预测未来,服务工程优化、风险控制、项目管理等,以行为数据分析实现对客户的全面理解,以大数据预测实现敏捷的服务能力,以数据的互联驱动开展个性化服务,逐步向以客户需求为主要驱动力的模式转变,支撑和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和需求,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各类场景,从而创造数据资产价值和工程业务价值。中国电建通过构建符合集团管理特色的PRP-ERP-GRP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项目-企业-集团”三层架构的生产运营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快工程资产信息化数字化步伐,创新生产和服务模式,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三)通过“工程产品+服务”推动建造服务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驱动,打造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将建造工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参建各方的体验感,实现建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创造更多的新业务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产品服务化,赋能数字工程、数字城市、数字流域、数字电站、数字水务等智慧化工程,为传统建筑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促进企业业务转型。中国电建利用BIM+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加强新技术与建造工程的应用与创新,增强工程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在数字雄安、数字前海、茅洲河治理等项目中不断实践探索,提升建造服务化水平。

(四)构建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数字建造驱动,依托建筑行业产业链,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推动工程设计、监造、储运、施工、调试、运营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形成新的生产力、竞争力,形成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和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例如基于数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金融服务、主动化专业化维护等服务,刺激市场增长,以数字化技术引领。中国电建依托供应链金融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工程的招标采购、物流物管、融资租赁、贸易服务等各类资源和要素,构建和谐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产业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来源:国资委网站)

2021-02-25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885.html 1 3 数字化开启建筑企业转型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