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打造“出行交通圈”“快货物流圈”
《规划纲要》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规划纲要》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明确了三个主要任务和细化实化的发展目标。
李小鹏表示,在任务方面,一是要优化交通布局,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二是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与多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三是要推进交通运输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在目标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指的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两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则指的是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两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李小鹏指出,《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6轴、7廊、8通道”撑起交通主骨架
作为一张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长期发展的线路图,《规划纲要》所擘画的这个庞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底什么样?
李小鹏表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要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还要充分发挥民航和水运的比较优势。预计到2035年建设的规模到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的主要港口有27个,内河的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的枢纽80个左右。
“届时,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将由‘6轴、7廊、8通道’组成。”李小鹏介绍,我国根据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的交通需求量等因素,把重点区域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叫4个“极”。除了这4个“极”之外,还有8个“组群”、9个“组团”。要用6条综合性、立体化的主轴把这4个“极”联系起来,形成6轴。另外,“极”和“组团”“组群”之间有7条走廊,在“组群”与“组团”、“组团”和“组团”间还有8个通道,这就是“6轴、7廊、8通道”,是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
另外,预计到2035年,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4个国际性的枢纽集群外,我国还要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的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的枢纽城市,构成大约100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2035年高速公路、铁路、民航将有哪些新变化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我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将有哪些新变化?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介绍,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模规划16万公里左右,普通国道的网络30万公里左右。建成以后,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市县。“除部分边远地区以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王志清说。
此外,《规划纲要》还指出,到2035年,我国铁路网总规模将达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将达7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3万公里左右。国家铁路局局长刘振芳表示,届时铁路将更好发挥综合交通体系骨干作用,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在民航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预计到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的数量将达400个左右,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四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