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担当使命中苦干实干,开启新的追梦之旅。全体高新人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依托重大项目聚集创新要素,引育发展新动能。
高新区企业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春蕾表示,“去年8月重资产公司成功摘牌天津滨海高新区渤龙湖土地以来,一直快马加鞭进行建设筹备,过年期间也在进行各项准备,现已准备就绪。我们将正式开工建设,迎来牛年开门红。”
据了解,马上开工建设的中环太阳能高效叠瓦组件项目占地面积330亩,规划产能6GW,一期3GW预计投资30亿元,达产年产值预计37亿元。该项目将采用中环半导体大直径太阳能硅材料(G12)专利技术和高效叠瓦组件专利技术,引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叠瓦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及配套厂房、设备。项目建成后将集智慧化生产车间、智慧化仓储物流园区于一体,打造组件领域的智慧化标杆工厂。在中环太阳能高效叠瓦组件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十四五”时期,滨海高新区将着重围绕缺链环节强链补链,做大做强信创产业,全力推进“中国信创谷”建设。
过去一年,高新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主要创新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入库“雏鹰”企业534家,全市占比15%;入库“瞪羚”企业50家,全市占比13%;入库国家科小1287家,全市占比近16%。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新兴动能持续释放。
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战兴产业集群;在科技部生物医药中心评价中,高新区位居全国前10;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第四,在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PKS”体系成为自主可控领域的“国之重器”、中环12英寸半导体硅单晶打破国际垄断,云账户入选中国民营企业100强。同时,高新区高端项目加速集聚,产业生态日趋完善。2020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企业20595家。先后落地麒麟软件总部、腾讯IDC数据中心、中环叠瓦项目、长城(天津)自主创新基地等57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签约落地北斗导航北方总部等重点项目101个。京津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鼎盛智能制造等5个项目签约落户。在一批高端项目带动下,高新区聚焦特色领域,形成了以信创产业为首位度,以新经济服务业、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未来,高新区将进一步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字招牌”,激发政策“首创”效应,引领效应。用足用好“创通票”政策,加大减费降税各项政策落实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把高新区打造成全市创新的成本洼地。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在新的一年提档换速、突围突破,奋力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以舍我其谁的自信和勇气,努力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盖金涛)
■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依托重大项目聚集创新要素,引育发展新动能。
■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