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总理记者会详解“十四五”开局之年重点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73号、第7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同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防控疫情,今年总理记者会和去年一样,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从就业民生、经济增长,到科技创新、中美关系等,李克强用近两个小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11个热点问题。

李克强的答案划出了“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等等。其中,多个方面值得建筑业企业重点关注。

宏观政策没必要“急转弯”

有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以上,但目前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

对此,李克强说,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6%以上不低了。”李克强说,现在中国经济总量达人民币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

李克强强调,设定这个目标,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是在引导预期。我们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李克强提到了去年面对疫情的罕见冲击所采取的及时果断的措施,“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他说,去年新增财政规模达2万亿元,但绝大多数是应市场和民生所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直达机制,救命钱7天时间直达,可以说见效很快。

谈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李克强说,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来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规模性的资金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李克强认为,去年宏观调控基本经验可以继续用。在财政资金方面,继续保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减”就是中央政府减支出,各级政府过紧日子;“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使用范围;“稳中有降”就是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合理让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

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阐释助企纾困改革措施时,李克强表示,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李克强介绍,去年推进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考虑,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来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多万户。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了,活跃度提高了,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力方向。

针对今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李克强表示,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他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对此,李克强承诺,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在阐释有关科技创新举措时,李克强指出,“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完善和创新机制,加强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

李克强还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3-15 综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总理记者会详解“十四五”开局之年重点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071.html 1 3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