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 “十四五”宏伟蓝图绘就

现代化基础设施、乡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这样干!

本报讯 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首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于3月12日正式发布。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纲要》共分为十九篇、65个章节,确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其中涉及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等篇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纲要》明确,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三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推进以电代煤,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四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加强重点水源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纲要》明确,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第二,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第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纲要》明确,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一是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二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

三是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是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五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纲要》明确,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首先,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等。

其次,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最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还要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3-18 综合 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 “十四五”宏伟蓝图绘就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164.html 1 3 现代化基础设施、乡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这样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