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龙
题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大量应用具有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品质牢固性能的工厂化建材。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离不开新型建材。3月6日,本报专刊部有关记者随同上海市建设协会分管领导前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的上海禺弘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禺弘新材”)参观、调研。本文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关键词,对SOM轻质隔墙条板在建筑中的应用作一探究。
新型轻质隔墙条板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国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推广节能建筑新材的新形势下,新型轻质隔墙条板的研发、生产应运而生。据了解,江苏海门市泰利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泰利来新材”)坚持科技创新,走绿色环保发展、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研发出一种“朗极”品牌的轻质墙材,很快在江苏省城镇化建设中应用而一发不可收,被列入“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20年初,“禺弘新材”经”泰利来新材“授权,在上海青浦区白鹤镇建起新型SOM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企业在上海市建设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禺弘新材”主编、上海市建设协会发布的“SOM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应用技术标准”也在2020年10月26日实施。
调研人员一行随同“禺弘新材”常务副总经理陈伟强、副总经理卫超来到正在施工的样板房现场看到,这种被称为SOM硫氧镁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以下简称“SOM轻质条板”)外型就像一块空心混凝土楼板,又轻又薄,本白色条板两边是公母榫槽。施工安装前只需在槽内涂上少量砂浆后,很快就可拼接成一垛室内墙体。调研人员在施工现场几乎看不到泥砂浆、砌块砖、黄砂、水桶之类的东西。据介绍,“SOM轻质条板”是以硫氧镁混合物、外掺料、发泡剂、外加剂和水等原料配置为基料的,在立模内放置耐碱涂覆中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经浇铸成型、抽芯开模、后期养护等工序而制成的无机板材,面密度每平方米不大于120公斤,用于建筑非承重的内隔墙。
调研人员一行又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看到,“SOM轻质条板”外表虽然轻素单薄,但它的韧性度、凝固力是超乎意料的,钻在轻质板条里的一根细小螺丝钉竟然能拉得住50多斤重的钢板而不会松脱,可见该材质的平面抗拉强度;调研人员又看到,钻入板条墙内的不是膨胀螺丝,而是一根自攻螺丝钉,结实地钉住着一块钢质托板,足可荷载两个人体重的吊拉而不会松脱,其惊人的抗拉凝固力再次证明该材质的垂直抗拉强度。实践表明,这些包涵着科技含量的创新要素,体现其在新型建筑领域中推广应用的硬实力。
八大亮点优势凸显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核心竞争力
“禺弘新材”团标和科创资料表明“SOM轻质条板”具有八大特点:一是绿色环保。该板材原料为天然无机材料,无放射性,在高温下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是轻质高强。其密度为380~530公斤/立方米,是黏土砖的四分之一,混凝土的五分之一,有效地减轻了建筑物自重;该板材可抗压强度为>5.0Mpa,远超3.5Mpa国家标准。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入钢结构后强度更高,可以承受较大的风荷载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三是保温隔热。其传热系数为≦1.5W/(m2·K),远低于国家标准。四是隔音降噪。90毫米厚墙体隔声性能超过36db,200毫米厚墙体隔声性能可达48db。五是防火阻燃。90毫米厚墙板耐火极限大于2小时,200毫米厚墙板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防火性能达到国家AI级标准。温度在600摄氏度左右时,其抗压强度接近常温时的抗压强度。六是施工便利。采用工厂化施工,现场拼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板材方便切割和钉挂、镂槽。表面可以雕刻花纹,也可以根据需要雕刻个性化的图案,具有很好的立面效果。管线的开槽和埋设也很方便,不需要预设,便于二次装修。七是抗裂憎水。该板材采用专利密封微泡技术,与其他轻质墙体材料相比,有很好的憎水性,在潮湿环境下性能优越稳定。八是无卤防霉。该板材为纯天然无机材料,不含氯离子,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建筑材料的吸潮返卤难题,从而大大改善潮湿环境下墙体容易发霉的现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绿色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高消耗。仅房屋建筑年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就占了全球总消耗量的40%左右;二是高排放。仅建筑垃圾年排放就达20多亿吨,为整个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建筑碳排放更是逐年快速增长;三是低效率。据有关统计,建筑劳动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二左右,建筑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四是低品质。总体来看,建筑施工还不够精细,房屋漏水隔音等问题仍很突出。
调研认为,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新型建材同样需要加快产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新业态。特别是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数字化的建筑内墙集成与装饰一体化显得极为迫切。“禺弘新材”走内涵式、集约式科技创新之路,秉承“朗极”品质,移植上海开创新基地,拓展新疆域,打造新服务,无疑将成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一支绿色建材生力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型建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型建材绿色发展的底色,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建材产业代表的声音。从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看到,其总体思路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明确了经济全链条绿色发展要求,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意见》明确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点突破。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构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做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接续、稳岗就业、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积极稳妥、韧性持久地加以推进。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装配式建筑”和“被动房建筑”给绿色低碳循环建材带来新机。“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可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类型。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提高应用比例,不断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材,是当前整个建筑产业朝“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被动房建筑”是指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要素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从这些层面要素看,“SOM轻质条板”契合着“装配式建筑”“被动房建筑”两大领域发展路径,可以重点突破,不断提振“新材”与“新建”之间在技术工艺、配套协调、互补共享方面的水平,不断丰富其绿色低碳循环的科技内涵,不断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走出新路。
结语: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国家加快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战略、方向更加明确坚定。“SOM轻质条板”凸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特征,在“海门龙信广场”“南通运樾东方”“海门都市五星”以及“海门红海嘉园”等一批大中型建筑工程中已成功得到了应用,这种新材也必将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产业宏观市场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