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她2007年开始学习竹编,传承赤水竹编技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推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带头人。2018年获得全国女性创业标兵。2019年当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1年两会上,杨昌芹代表带来《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贵州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推进泸州至遵义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议》。
杨昌芹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让人备受鼓舞。特别让我激动的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我是一个基层创业者,竹编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是一门传统手艺,我们要把传统手艺融入现代生活,甚至融入以后每一个时代的生活。竹编手艺与时代审美结合在一块儿,才会有更大的市场,才能够把非遗发展和传承得更好。目前,我们公司建立的赤水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学研基地,有106名员工,还与当地177户570人建档立卡户形成了‘利益联结’,带动3000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今年初,我们又招了20多名员工,让越来越多的乡亲通过赤水竹编非遗技艺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我们公司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竹编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
杨昌芹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竹编产学研基地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研发。我们的产学研基地是结合生产、加工、销售、研发设计、研学体验、培训为一体的基地。我们会经营好我们的品牌,就像公司的初衷一样:牵手竹艺,牵手更多老百姓,把竹艺发展到极致。”“在产品研发这方面,我们结合高校设计院校、设计师,并结合自己的手艺,开发出更多适合时代、生活审美的产品。比如,目前我们和上海的美术院校进行合作,他们的设计理念与我们的手艺相结合,效果很好。目前,赤水竹编产品80%以上都是私人定制。我们根据客户拿来的设计、样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效果就非常不错。”“非遗既属于文化产业,也属于旅游产品,可以进行文化和旅游融合。赤水市具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优势,我们将结合旅游体验、旅游商品来进一步开发我们的竹编产品市场,做好接下来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
当初杨昌芹给公司取名“牵手”,是希望牵手更多的人,一起发展竹编工艺,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106名群众就业。在她的影响下,周边村民发展竹编产业,越来越多的苗乡妇女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