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同力建设机器人有限公司项目,采用“累积拼装、同步提升”安装工艺,使之国内单体建筑最大跨度空中连廊工程(长安云),西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连廊提升就位。
作为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重点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文化枢纽,对加快推进西安城市一体化建设,推动西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融合文化 灞河之畔“云乐相依”
坐落于西安奥体中心两侧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由“长安云”“长安乐”两部分组成。项目以丝路文化为主题,以“筑梦长安”为设想,融合现代、历史、自然等元素有效与现有西安奥体中心建设环境共生共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新时代大长安画卷。该项目建成后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地理文化特色,突出国际化,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综合性文化演艺交流平台。
技术创新 科技塑造“灞河之云”
长安云“空中连廊”跨度150米,总用钢量4200吨,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用钢量的一半。施工包含地面拼装、提升架安装、首次提升、安装加腋、提升就位、卸载提升架并安装嵌补杆件六大步骤。
多点液压整体提升技术
“空中连廊”为双层桁架结构,跨度150米,创下国内单体建筑最大跨度记录。项目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合理设置提升点位12个,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及位移传感监测,实现整体多次提升,有效保证了超长连廊结构整体平稳安装到位。
“空中连廊”下部加腋结构安装施工技术
“空中连廊”的一大难点是局部存在加腋结构,高度7.8米,重约420吨。在主桁架提升高度累计至3.1米、8米时,通过巧妙设置吊耳,采用扁担吊具分部安装完成,能够有效解决桁架弦杆下方加腋结构弦杆就位难问题。
全过程施工模拟及监测技术
“空中连廊”跨度150米,结构体系受力复杂,施工工况多,全面做好拼装、提升阶段施工模拟,可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实现技术可控。
实时跟踪健康监测,分别在桁架结构杆件、地下室回顶支撑上布设10组和2组振弦式应变计,在桁架脱胎前、提升过程中、加腋段安装前后、提升就位、卸载阶段分别提取应力变化值,有效掌控各阶段杆件内应力变化,确保结构或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过度的变形或破坏,使结构在施工完毕后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沈希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