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八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给出一个应对气候变化“韧性对策”

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本报讯(记者 徐敏)3月26日-27日,2021第八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在沪召开。大会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主题,多位院士、勘察设计大师以及多个国家的地下空间领域权威专家和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参与方式,从城市层面和专业领域对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包容性、安全性、韧性、可持续性等战略目标进行了探索与回应,共同开启了一场全球地下空间领域的巅峰对话。

气候变化作为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空前规模的影响,地下空间作为地面空间的延续与拓展,不仅仅影响城市的一体发展,更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在开幕式上表示,在全球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既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应当把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社区治理等各方面,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与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智慧运营管理,以及生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同时,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表示,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促进产学研应用的深度结合,并向全社会积极展现地下空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换,同时鼓励更多的青年学者投身到地下空间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建设中来。

当前,世界人民在与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作斗争的同时,也以不安的心态瞻望着未来的全球生态环境。大会名誉主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分别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碳达峰和碳中和》《地下空间建造低碳化战略与实践》为题,深入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与人类需求。钱七虎院士在演讲中指出,开发地下空间,节约地面土地资源,建设绿色生态,才能实现碳汇。他强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就是要把城市交通尽可能转入地下,把其他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如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等,尽可能建于地下,就可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陈湘生院士的演讲从不同视角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碳排放现状以及“减碳”路径与成效,并强调城市空间向地下发展即低碳化的观点。在随后的采访中,陈湘生院士还将韧性理念延伸到了地下空间领域,“如果地下不韧性,韧性城市就谈不上。”他表示,韧性地下空间就是地下所有结构不仅能够承受得起人类经受的重大灾害,又能比较快地进行恢复。如此,新的韧性设计理念将改变现行的材料、结构以及验收规范,施工指南等,也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所以目前韧性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将针对敏感设施、关键人群、大型市政以及超大城市。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安排了37场专家报告,深入聚焦综合立体交通与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管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关键技术、地下防灾减灾体系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等热点话题。此外,本届大会还安排了丰富的同期活动,生动展示地下空间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建设成果,并组织参观了上海苏州河深隧云岭西项目。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工程试验段SS1.2标项目作为上海未雨绸缪的重大工程,是这座城市的“超级调蓄管廊”,对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本届大会由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现场会议规模达到500人,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

2021-03-29 徐敏 第八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给出一个应对气候变化“韧性对策”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333.html 1 3 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