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琨,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超高层建筑高效建造技术、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2020年春,疫情肆虐的至暗时刻,在中建集团党组的指挥下,中建三局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担纲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重任。张琨主持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技术攻关,面对工期紧、工程量大、建设标准高、资源协调困难等难题,采取模块化建造、院感控制、防病毒扩散、信息化技术、快速调试、智慧化运维等多项技术,为医院高标准、快速建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分别于2020年2月2日、2月6日一次通过验收,创造了十余天建成两所应急医院的“中国速度”,疫情期间收治患者5000余人,医护人员和维保人员“零感染”,周边环境“零污染”,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赢得宝贵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奇迹时刻,是专业在闪光。火神山、雷神山高效建造技术的背后,是张琨39年来从事土木建筑技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深厚经验积累。
上世纪80年代,在辽宁广播电视塔工程中,张琨作为技术骨干采用先进的滑模工艺快速建成了305米的当时亚洲第一高塔;2000年,在深圳文化中心钢结构工程中,张琨率先采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了大型复杂铸钢节点的设计铸造及安装焊接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中,张琨提出“精确预调、悬臂安装、高空合拢”的安装方式,实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悬臂钢结构在合龙点上精确安装,成为此类复杂建筑的施工范例。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张琨带领中建三局技术团队持续十几年开展技术创新攻关,研发“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大大提升了超高层施工的效率和安全、质量水平,2008年入选央视《大国重器》纪录片,被誉为“空中造楼机”,并亮相于中国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上,彰显了“中国建造”品牌。
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对科技创新事业永远心怀敬畏。39年扎根基层,张琨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责任,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书写着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建人的光荣与梦想。
张颂民:临危受命创造建筑工程奇迹
张颂民,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担任雷神山医院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带队日夜奋战,快速、高效、高质量完成雷神山医院设计工作,助力雷神山医院12天交付使用,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在疫情中的重要贡献,张颂民荣获“2020年武汉时代楷模”“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0年除夕夜,中南建筑设计院接到雷神山医院设计任务,张颂民临危受命,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在公司领导的部署下,他带领设计团队,12天日夜兼程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创造了建筑工程奇迹。
雷神山医院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设计质量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要求更严格。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因此,及时快速控制病毒传染源,切断传染链显得尤为重要。在雷神山医院的设计过程中,张颂民带领团队制定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策略,引入模块化、标准化的技术理念,采用装配式的技术措施,极大缩短了设计时间和建造时间。与此同时,设计团队对雷神山医院产生的污废水、污废气、污废物均采用最严格的消毒及销毁措施,医疗功能流程根据新冠肺炎传染力强的特性采取非常措施加强防控,尽量降低交叉感染率。设计团队还联合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法国达索等机构,开展科研攻关,防止污染物向周边扩散,以实现雷神山医院在确保质量安全、环境安全、满足医疗感控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快速建成目标。
雷神山医院从2月8日投入使用,到4月15日关闭,运转了2个多月,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康复出院1900余人,患者病亡率2.1%左右,3000余名人员及志愿者“零感染”,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疫情防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急切需求,2月3日,完成雷神山医院设计后,张颂民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方舱医院的设计工作中,陆续参与指导了多种非医疗建筑类型改造成方舱医院的设计。
抗疫抢建项目的使命已达,但张颂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他一方面着力对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分享,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竭诚投身于疫后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中,为疫后重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结合抗疫抢建项目实践,张颂民作为主要起草人,先后参与了多项应急传染病医院设计建设规范和导则等编写工作。2020年,他主持参与了多项重点医院的设计工作,为完善城市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懈努力。
莫勇:敢担当善解题,助力企业上市
莫勇,陕建控股董事、总会计师,兼任陕建担保、保理、融资租赁公司董事长。他扎根陕建财务工作25余年,从基层一名普通会计,逐步成长为总会计师。在经历的每个岗位上,他都以勇气展现担当,用实干书写作为,先后获陕西省国资委“省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财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膺2019中国国际财务领袖年度人物、CGMA全球管理会计2020年度财界领袖。
2018年12月,陕建集团启动整体改制上市工作,迈出“五年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步。莫勇作为主抓企业财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勇挑重担,扛起了分管上市的大旗。莫勇全盘谋划,殚精竭虑,率领团队日夜奋战,消灭了一个个“拦路虎”,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他带领团队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集团股份制改造,于2019年6月成功发起设立陕建股份,优化了资产配置,架构了上市主体;他牵头陕建集团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层次会议机制,借助督导检查、领导包抓、督办销号、“排名—问责—考核”三步曲等有效手段,倒排工期、狠抓落实,依照上市标准扎实推进各项整改规范任务;圆满实现上市公司延长化建股权无偿划转,启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陕建股份于2021年1月21日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陕西省首家营收规模超千亿的上市公司,同时也创造了建筑行业A股最快上市纪录。
莫勇带领陕建财务团队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资本运作。他和团队在扩大企业传统授信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倡导银行间、交易所等债券市场,拓宽了企业融资通道。着力打造陕建金融板块。2019年全年陕建金融板块利润贡献突破1亿元,2020金融板块实现利润6亿元,为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利润增长点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集团财务分管领导,莫勇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为己任,健全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推行财务规范、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化、流程化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凸显了财务管理价值。
李鹏:“高炉王”再创冬奥奇迹
李鹏,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工程企业领导人、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中国施工企协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熔金炉中千锤炼,锻尽余铁始得钢。“高炉王”之称源自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自参加工作以来,李鹏就投身到国家重点工程——宝钢工程建设中,从基层一线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地磨练成长为工长、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企业领导者、行业领跑者。从业期间,他先后参与了宝钢、重钢、湛钢、梅钢等冶金施工建设,系统地掌握了大型高炉的施工技术,成为“高炉技术带头人”,他带领的团队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被业界誉为“高炉专业户”。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赛道,作为国内第一条,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且国内无任何技术借鉴。在外国企业要价1000多万美元施工技术转让费下,李鹏带领团队主动请缨,从设备选型、喷射料研发到喷射工艺研发、特殊操作人员培训等进行自主研发。通过200多次反复材料、喷射和精加工工艺试验,成功研发出赛道曲面喷射和精加工工艺方法、整套曲面找弧工具等新技术,获得6项专利成果。施工过程中,李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赛道曲面喷射成型方法、曲面平整度控制方法、赛道檐口模板支设方法等10余项国内先进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的赛道高密度高强度混凝土喷射技术,赢得了国际雪车联合会外方设计官员和专家的现场模块测试认证,为国家节约专利费2000万元,同时开创了国内结构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先河。
以李鹏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围绕高炉模块化大修、高炉残铁解体、高炉模块化设计、高炉不进人更换冷却壁技术、大型冶炼高炉技改建造三电快速安装技术等进行科研攻关,形成了系统性的高炉综合技术。李鹏工作室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钢铁施工中,整体提高了国内高炉大修、中修、检修、智能化改造等技术水平,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炉技术新标杆,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李鹏带领团队以非凡的实力在冶金建设领域创造了高炉大修“世界速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实现了“中国创造”,打响了中国冶金施工品牌。
2020年11月24日上午,李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他对能够获得全国劳模殊荣,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感到万分激动。他表示,荣誉归功于集体,成绩已经是过去,感谢企业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成为全国劳模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和动力,当上劳模,更要发挥劳模的表率作用。下一步,他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确立工作新起点,带领员工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冶金建设国家队”不懈奋进。
李章林:挟穿江海之力,筑“大盾构”之巅
李章林,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江苏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先后获得了全国劳模、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他是中国超大直径隧道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领跑者,从26岁担任中国首条超大直径隧道上中路隧道盾构标段项目经理,到建设进博会重要枢纽工程、国内第一条全预制拼装隧道诸光路隧道。二十年时间,5条超大直径隧道,占全国已建成通车总量近20%,他带领团队将一个个挑战变成一个个经典,为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体系走向成熟贡献了重要力量。参建工程获得了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众多荣誉。
隧道,连接城市空间的地下长廊,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朝前端延伸的今天,李章林带领团队围绕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工匠精神,建设尖端工程。
上中路隧道是中国超大直径隧道的开篇之作!他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成功克服软土地层中,隧道易上浮、进出洞易坍塌等一系列世界难题,填补了国内超大直径隧道工程领域的空白。
“中环咽喉工程”军工路隧道,在复杂地况中多项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推动了我国超大直径隧道施工技术走向成熟。
黄浦江底最深最长最险的虹梅南路隧道,盾构机先后6次近距离成功穿越易燃、易爆的乙烯管,刷新了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地下危险管道的世界纪录!
诸光路隧道作为连通国家会展中心的快速通道,采用国内最大直径的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李章林和项经部团队研发预制结构块,辅以机械手臂自动拼装,以更加环保、高效的施工工艺,建造全球第一条全预制拼装隧道。
技术创新的同时,李章林不断凝练、总结,并形成了“54321”全面管理体系,以智能化的管理开启“智慧建造”之路,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
在诸光路隧道的建设中,他率先采用全预制拼装工艺,PC率达到85%以上。该工艺能将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噪音、扬尘等在源头进行控制,引领隧道建设向低碳、节能、环保发展。
借助与隧道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运用,他将以芯片数据直观地反映管片隐患和病害的时空变化特性,实现管片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规律可视化变为一种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制造工艺、施工工艺与管片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管片的预防性维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技术框架下,他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啄木鸟安全移动管理平台”让“人人皆为安全员”变成可能。开创性的安全管理模式与前瞻性的风险预判功能,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推荐于全国施工行业内应用。
杨其根: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
杨其根,上海昱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伸出温暖的手,用发自内心的真情,给予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们带去希望,这是我的人生初心。”这是他的心里话。
1948年出生的杨其根早年丧母,在他27岁时又因工伤失去了左前臂,尝尽生活的辛酸。但他坚强,自立,内心充满正能量,平时热心于公益事业,经常走访一些有困难的家庭,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年过半百的年纪,他又开始创业做工程,一手创立了上海昱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使他有了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别人。2016年12月,杨其根作为发起人,成立了闵行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开展更大广度和深度的爱心帮困,目前联盟已扩展到30家成员单位,公益事业越做越大。
2018年5月,杨其根带领联盟部分成员单位组成的“帮困助学考察团”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徐掌村,与村党总支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正式开启了对这个穷困山区的扶贫帮困之路。
通过走访慰问,杨其根发现村里的贫困户数很多,捐资送慰问金只能救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让这些家庭摆脱穷困,必须实施产业扶贫。于是,杨其根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顶尖玉米种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在多次深入徐掌村调研分析后与徐掌村达成共识,最终确定了徐掌村“以种植带动养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徐掌村多为山地,地质的属性适合种植玉米,要种植适合城市居民口味的鲜食玉米,加工后销往城市,增加附加值;同时,扩大养殖肉牛与纯生态家禽家畜,玉米除满足食用外,盈余部分可以养殖业消化,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目前,该项目作为科研课题已成功申报上海国内科技合作项目2020-2022年三年行动产业帮扶计划。
在扶贫的过程中,杨其根越来越体会到教育的重要,他说:“真正要改变山村的面貌,未来全靠这帮孩子。所以,教育扶贫意义重大。”于是,以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为主导的沪滇“脱贫攻坚教育雨露计划”在徐掌村火热地开展起来:与贫困户在校就读孩子签订帮扶助学协议;为徐掌小学捐赠了校服300套;建立图书室,捐赠图书2800多册;举行两地远程支教开通仪式,在上海闵行区莘庄明星学校组建了一支远程网络支教团队对接徐掌小学。杨其根还资助了三名代课老师,让这些老师能安心地在大山里教书育苗。
“我做公益不为名不为利,更不求回报,只为我的人生初心,只求内心的安宁。”杨其根说。正是为了帮助大山里的村民和孩子点燃心中的那份希望,杨其根,这位七旬老人,拖着一条残臂,在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八上云贵高原,翻山越岭走进滇西大山,为徐掌村的脱贫发展捐资捐物、献计献策、呕心沥血。“如果我们还具备一点点能力,可以帮助大山里的村民和孩子点燃心中的那份希望,我们为什么不去那样做呢?”杨其根说。
中建五局技工学校金牌教师团队:为国育才,为国夺金
位于湖南的中建五局技工学校,就有这样一群人,在基地负责人缪玲勇的带领下,由周果林、雷定鸣、盛良、向卫忠、罗占华、李素芳、王芷老师组成的团队历经6年,为国出征,连续三届在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砌筑项目上不断刷新成绩,为国夺金,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殷切嘱托。
2015年8月16日,从巴西圣保罗传来喜讯,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竞赛中,中国选手邹彬荣获优胜奖,诞生世赛砌筑项目中国获奖第一人。
奖牌的背后凝聚的是一个团队为之奋斗的600多个日夜。2014年初,中建五局从住建部接到世赛砌筑项目参赛的任务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主办的中建五局技工学校。在无师资、无选手、无经验的情况下,学校依托中建五局,立即启动参赛工作,从兄弟单位选聘专家周果林来校担任专家、选聘邓妮担任项目翻译,从学校选派专业课教师盛良、雷定鸣担任教练,组建参赛团队。
团队建起来了,选手哪里找?学校依托中建五局,在全局举办首届“超英杯”砌筑项目比赛,也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内部选拔赛。由于世赛砌筑项目年龄限制在22周岁,青年组报名的只有两人,而且都是农民工,邹彬是其中之一。初中毕业的他技能特长非常明显,但文化基础薄弱,识图、放样、计算的能力较差。学校针对他的特殊情况“开小灶”,安排专业老师为他补习识图,基础课老师为他补习基础课程。周果林结合邹彬的特点总结了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识图、放样、清洁”等12篇操作口诀,让邹彬迅速理解并记忆核心知识点。
同时,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学校参赛团队还齐心协力研发了第一代木制的皮数杆,大大节省了选手砌筑时间,提高了作品精确度。邹彬不负众望,荣获优胜奖,成为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第一个获奖的选手。
2017年10月19日,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赛中,选手梁智滨为祖国捧回世赛砌筑项目第一枚金牌!2019年8月27日,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赛上,选手陈子烽蝉联金牌。学校也成为全国连续三届在世赛中不断突破并蝉联金牌的六个集训基地之一。砌筑团队更受到国务院总理亲切接见。三届世赛,首枚奖牌和两块金牌的成绩,学校被选手誉为“世赛福地”,也成为世赛砌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随着参赛水平的不断提高,世赛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教师团队熟读世赛规则,钻研技术文件,因材施教,制定了符合不同选手特点的训练措施。与此同时,还研发了精度更高、操作更方便的第二代皮数杆、勾缝等工具,为选手赢得比赛时间奠定了心理基础。
作为世赛金牌团队,每一枚奖牌都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动力。通过将实习课程的设置对标世赛的理念及标准,结合校内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总结了选手训练“四功法”,把世赛标准与训练方法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让更多的技能学子受惠,在提升技能的道路上精益求精。202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们带领学生荣获1金1银4个优胜奖,是湖南省获得世赛中国选拔赛成绩最好的学校。
王敏:“律政佳人”书写新时代正能量
王敏,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深耕建设工程领域近十年,以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走上了一条专业化律师的道路。曾荣获美国ENR/中国建筑时报2017年、2019年度“最值得推荐的60位中国工程法律专业律师”。
王敏带领2~3名律师组建的团队,致力于建设工程、房地产、金融担保领域的法律服务,每年提供诉讼仲裁和非诉法律服务纠纷案件百余起,成功代理了一系列疑难、复杂的建设工程诉讼与仲裁案件(包括申请再审案件)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为主的案件,获得了当事人的肯定和赞誉。客户群体有世界500强、大型的央企、国企的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公司。如某世界500强大型上市建筑施工企业在某市承建的地标性建筑,因发包人拖欠工程款近5亿元,且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期间即将届至,王敏通过仲裁服务为客户确认工程欠款数额并确认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客户确权目标短时间内实现。同时,她也为实际施工人、农民工追讨劳务款或工资,或至施工项目现场解决农民工讨薪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办案过程中,王敏对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并以此公开发布多篇实务文章,如办案中对“烂尾楼”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如何认定实践中有争议,故通过办案研究后发表了《“烂尾楼”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何时起算》《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再认识(二)、(三)、(四)》系列文章;201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参与编著出版《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应用指南与风险提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发表了《“新冠疫情”下施工合同涉及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的调整途径》。
办案之余,王敏还兼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海南国际仲裁院、南通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多次化解建筑领域承发包双方的矛盾;担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就建设工程相关的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审查,献言献策;同时担任同济大学兼职讲师,为建设工程领域未来的生力军提供法律知识的储备;积极筹办上海市律师首届、第二届、第三届马拉松比赛,将律师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一面展现给广大群众。
黄金星:从承包人到投资人的角色转变
黄金星,福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福建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水利工程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曾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家”“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黄金星始终积极寻求和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带领路港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突破施工企业的单一经营模式,将工程施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成功签下多个BT、EPC、PPP项目,实现了从承包人到投资人的企业转型。此外,福建路港集团还积极拓展投资领域,与“营改增”同期启动上市工作,并争取在企业“四·五”规划期间成功上市,实现由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到投资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华丽转身。
福建路港集团成立之初,黄金星就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规划目标。在集团五年规划的科学引导下,福建路港集团已发展成为福建唯一的同时具备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和人防设计双甲,以及公路、水利、港航、市政四个总承包一级的大型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福建省百强企业、福建省建筑业龙头企业。近期确定的“四·五”规划目标,即“五个一工程”:“新签合同额100亿元、净利润超1亿元、员工收入翻一番、新增一个特级/综合资质、做好一件事”,为实现百年路港梦积蓄能量。
大海航行靠舵手,福建路港的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榜样力量。作为企业的开拓者,黄金星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福建路港集团也始终坚持“诚信履约,铸造精品”的经营理念,承建的项目多次获得各地多项优质工程称号。
与社会共享大同之梦,是黄金星与路港人终极的价值追求。福建路港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成立了“福建路港慈善基金”,用于兴教助学、扶困助老、参与抢险救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还捐赠助建福建水院路港体育教学馆、福建水院路港建设工程实训馆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