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3日,奥雅设计首发创业板申请获通过,2月26日,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从四五个人的规模到目前以深圳为总部,拥有20家分子公司、千余名行业精英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从奥雅设计,到奥雅咨询,再到奥雅文创,公司在一次次突围转型中扛过了考验,明确了方向,用奥雅设计自己的话说“道路越来越清晰,文化越来越自信”。此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标志着奥雅设计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
“为了设计的尊严和价值而上市”
奥雅设计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5.18亿元,同比增长35.9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24.66%。奥雅上市原因是什么?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上市后还做设计吗?
奥雅设计作为设计企业,现金流良好,上市不是为了圈钱,更不是为了套现。据招股书披露,首先,上市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为了设计的尊严和价值。都知道设计的重要性,但是事实却是设计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低,常沦为开发商的“画图工具”。我们希望让设计从一种工作方式转变成一种经营业态,创造更大的价值赋能城乡发展。其次,上市对于企业的品牌提升、业务拓展、人才招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会加深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互补,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上市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相当于有了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经营的背书,有利于在从事公共项目等业务时,更好地发挥与政府单位、国有企业等的合作关系。
“八年抗战”
近年来,公司在景观设计业务收入及利润的持续增长方面,稳居第一梯队。同时,在毛利率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基于良好的业务基础,我们开启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历程。
事实上,早在2013年我们便产生了上市的想法,在2015年9月做了辅导备案登记,2016年公司招股书获得受理,但由于前期缺乏经验,并不顺利,在2017年7月奥雅设计主动申请了暂停审核。从决定实施到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中间经历了很多煎熬的时刻。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要强,企业运转要规范,能够可持续发展,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等等。这个过程也倒逼我们要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政策调整等带来的变化。漫长而坎坷的历程中,使得我们的心态更加沉稳和成熟,同时积极思考我们上市后应该做什么。我们一直坚信,上市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完成优秀的业绩后,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是助力企业不断向前、赋能企业发展的过程。
“好设计就是好生意”
上市以后,我们不仅要做设计业务本身,还要更好地实现设计的价值,因为“好设计就是好生意”。我们的名称是“奥雅设计”,而不是“奥雅股份”或者“奥雅集团”,因为设计是我们的主业,我们热爱这个主业。设计驱动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推动消费升级和内循环的核心推动力。当我们走过为温饱而努力的短缺阶段,走过大生产的规模供给阶段,进入到以体验服务供给的新时期,设计就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3.0时代,不止设计
与其他方案设计企业相比,上市后奥雅设计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是什么?
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变化:奥雅设计,生态人文景观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奥雅咨询,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服务商;奥雅文创,新文旅时代的品牌运营商。
当公司上市之后,正式进入了3.0阶段,也就是文创的新时代——以开创性的服务模式为文创旅游、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搭建起“Design设计、Building建造、Finance金融、Operation运营”的服务体系。
我们认为,和景观行业相关的风口:特色小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度假、亲子、康养、生态修复、教育创新和文旅精细化运营,都是无边的蓝海。依托公司的原创能力、文化活化能力、设计落地能力和运营能力,我相信公司的未来发展拥有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性。
因此,未来在业务环节上,将由聚焦创意设计环节向产业链一体化转变。强化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选择以设计方或者施工方牵头的方式开展 EPC 总承包业务;致力开展全过程咨询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为客户提供以产品交付标准为目标,形成定制化的服务;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的价值创造点,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业态方面也逐步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特色化的能力塑造,在项目中提供包括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与修复、儿童空间、软装标识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项设计以及施工、种植工程等技术咨询,形成全流程设计与咨询服务。
我们从未以“设计公司”来限制奥雅的发展,未来公司的纯设计收入可能逐渐减少,如果那一天到来,我相信奥雅的转型是成功的。设计仍然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已成为广义的设计概念,比如策划也是一种设计。
“奥雅密码”一角
关于其成功密码的问题被反复问及。坚信设计有力量的根源在哪里?经营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文化和价值观又有哪些不同?以下几点或许能窥见一斑。
“非专业出身”
作为非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企业高管,我更加坚信设计的力量,坚信能够通过设计发挥创新力量,赋能城市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同时由于自身管理金融的背景,我经常思考企业怎么活下去的问题。一是要对环境变化非常敏锐;二是员工要有高度凝聚力和认同感;三是不能过度扩张,要采取稳健的财务策略;四是内部实施宽容管理,包容多元思想。当然还有创新、往前走。我进入这个行业是希望带来一些比较独特的东西——价值感。设计可以成为一支力量,并且是一支经济的力量、商业的力量,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奥雅式”经营管理
奥雅的管理制度和大多数国内设计公司不同,是按照一个现代企业制度去设计的。我曾有幸在温哥华普华永道工作,有机会体会国际顶级的咨询机构是如何管理的。普华永道的管理,一直是奥雅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信念。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不应该因为规模的增大而影响品质。
奥雅设计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与公司的专业背景、资源、理念等等不无关系。例如在分公司管理上,人事、运营和市场都是集团直属的,在品牌和人事的把控上,是总部统一管理的。当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在运营和客户维护的层面,也要给分支机构最大的自主权,前提是分公司的负责人是由公司培养,高度熟悉公司文化DNA的管理人才。同时需要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估和长期激励机制。这是为什么奥雅有这么多分公司,还能保证协同作战的原因。
“吸引对的人”
对外,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倡导和甲方执行平等的合同条款,在对接业主时,从未仅仅把自己当作纯粹的乙方来看待,而是与甲方一起同行。“非典型乙方”的文化从一个人的思想变成一群人的思想,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也是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的过程。在项目上,合作方一开始会觉得跟我们合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也不赚钱,但是等到合作落地、作品出来的时候,等到他们看到自己为城市做出贡献的时候,对方也会觉得很满足,提出再次合作的想法。我希望,设计能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设计师群体能够在社会和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这样行业才会更有前途。
对内,相较于其他设计企业而言,奥雅设计更像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开放化、扁平化。我们一直倡导阳光和开放的企业文化,并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身体力行去践行;我们是一家简单扁平的企业,没有办公室政治,一切工作事情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交流。公司的文化中对真实和事实的尊重,超过了我们对人情世故的关注。企业文化也会吸引对的人,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就目标一致,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