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麓湖水上剧场落下帷幕。终审评委在对全部入围的24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再投票,五个项目被授予奖项,分别是: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项目获得社区营造奖,“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项目获得生态贡献奖,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获得城市创新奖,连州摄影博物馆项目获得建筑设计奖,西村大院项目获得公共空间奖。
这是由《三联生活周刊》在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希望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评奖这样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方式,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
腾讯网副总编辑、首席主持人陈晓楠担任颁奖盛典主持。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回顾了奖项设立的初衷与评奖过程。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分享了作为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的生活体会。他说:“城市的人文性体现在步行友好的街道,也体现在不再有栏杆来分隔的马路。城市的样子并不是自然发展而成的,而是体现了人的意志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力所能及的改变开始,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
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项目获得社区营造奖。该奖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治理与社群营造。获奖人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教师、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发起人刘悦来。他说:“疫情当中,当所有公园、剧院等公共空间都关闭的时候,社区花园是开放的。我们改造的都是小的、废弃的隙地。小小的空间,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我们的目标是在上海建设2040个社区花园。希望这些花园汇聚成一片绿色的网络。”
“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项目获得生态贡献奖。该奖旨在表彰对生态环境表示尊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乡村的实际发展问题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作品,包含生态修复、乡村建设等项目。获奖人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表示:“曾经这是一片已经被判了死刑要拆除的厂房。最终我们将一个冰冷的厂房,转化成一个联结城市的温暖的复合体。人们在这里可以发呆、散步,也可以徘徊。这是城市中属于人的多余而自由的空间。”
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获得城市创新奖。该奖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项目。获奖人中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理想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何勍、曲雷说:“如果不是理想空间工作室的坚守,老城区只会多出几栋正南正北不咸不淡的现代居住单元;不会有生下来就老了的房子;一个叫常德老西门的地方标注在百度地图,在小红书,在马蜂窝流传坊间。”
连州摄影博物馆项目获得建筑设计奖。该奖旨在表彰在空间营造上,为人与人的交往增添价值的单体建筑作品,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何健翔、蒋滢说:“作为建筑师,也作为对生活充满多元兴趣的人,我们设计了连州摄影博物馆,连州摄影博物馆也属于所有对这个项目支持的人。”
西村大院项目获得公共空间奖。该奖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包含城市区域性尺度的建筑设计、设施建设等空间实践。获奖人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设计师刘家琨表示:“一个建筑是社会综合力量的体现。西村的建成得益于两个疯子,一个是贝森集团董事长杜坚,一个是我。四川是盆地加火锅,贯穿的精神是包容。这种精神自古以来就在成都人心中。西村大院就是成都精神的赋形。”
五个获奖项目,提供了一个理想城市的若干可能性:可以容纳人们多种多样的生活的公共空间,重建紧密的邻里关系的社区,拉进人、自然与城市距离的精巧的建筑设计,在绿色指标之外的自然生态的建筑,老城更新给城市带来的无限活力……城市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建筑物落成完工,只是物理生命的完成。恰恰是使用者,才真正给予了它们精神生命。使用者不是别人,正是城市中的居民。城市的形态如何,和每个人都关系密切。今后,三联人文城市奖将继续邀请公众参与到家园的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获得有尊严、有品质、有幸福的生活。
(三联人文城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