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上海“内部道路”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1034条道路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本报讯(记者 顾今) 4月14日,记者从上海市“内部道路”治理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今年3月,上海“内部道路”治理已完成编目入网1410条,占总数的92.2%;已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1034条,占总数的67.6%,其他495条道路有望提前完成整治工作。

“内部道路”有时也称为“无名道路”,是城市建设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各种原因,如两个相邻地块,建筑退界后形成公共通道;开发商代建未移交接管的公共通道等。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要求不统一,部分点位存在管理缺失,甚至个别点位还存在突出矛盾。

去年7月以来,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把“内部道路”治理作为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公安、规划等部门协同配合,与各区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办和涉及的街镇政府一起推进治理工作。该市范围内具备“内部道路”属性的通道共有1529条。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编目入网1410条,占总数的92.2%;已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1034条,占总数的67.6%。

此次“内部道路”治理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属地重视,强化协同组织。组建工作专班,按照“定点、编名、落图、纳管、治理”的五步工作法,会同16个区编制治理方案。各属地街镇政府对列入整治范围的“内部道路”进行排摸,协同行业部门共同研究化解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对接需求,制定工作标准。经过系统调研,发现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方面,为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标准。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履责,一系列“内部道路”治理相关标准出台。

三是分类施策,落实一路一方案。区分市政接管、自治管理和政府托底三种模式,推进“内部道路”纳管工作。对于符合道路管理部门相关标准的“内部道路”(如已按规划道路建设但未接管的的公共通道),市政部门接管纳入设施管理范畴。对于道路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履责能力和意愿较强的,由属地街镇会同有关部门引导责任主体单位共同协商,形成治理方案,落实日常管理措施,并由街镇负责监管。对于暂时难以纳管的,由属地街镇负责托底管理,区政府加强协调保障,相关行业部门做好指导配合。推进过程中,崇明、闵行等区根据实际情况及市民群众需求,进行“个性化”治理提升。

四是“一网统管”,建立健全长效常态管理。去年9月,完成了“内部道路”数据在线标绘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与“一网统管”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对接,从而确保“内部道路”街面秩序等管理工作及时纳入网格化常态化监管。

2021-04-19 顾今 1034条道路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699.html 1 3 ​上海“内部道路”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