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本报讯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之际,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上世纪60年代,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心系香港同胞,不惧艰难困苦,克服重重挑战,一锹一筐、肩挑背扛,开山劈岭、修堤筑坝,以“要高山低头、令江水倒流”的壮志豪情,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全长83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极大缓解了香港的用水困难。50余年来,共有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历经4次改扩建,年供水能力由首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2000年8月,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全面启动,将供水工程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一般管道组合改造为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清污分流,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专用输水工程。7000多名建设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从太园泵站开始,遇山建隧、平地搭渠,先后克服了“头顶水库”“脚踩淤泥”“腰穿公路”等一系列复杂难题,短短3年时间内重新修建了一条现代化的供水通道,一举创造了4项“世界之最”,确保了改造工程2.2万多个单元工程百分之百合格。至此,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系统由天然河道升级为全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的彻底分离。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用水需求,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广东省决定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用水保障。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4-26 综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469.html 1 3 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