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1983年时,我国设想在香港和珠海之间建造一座跨海大桥;1989年,珠海公布了伶仃洋大桥计划,随后该计划被搁置,后被港珠澳大桥取代。而随着深中通道的打造,伶仃洋大桥再次被提上议程。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跨海巨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工程。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其中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和一座飘浮在海上的特大悬索桥,两大工程同步进行,开创了世界先例。
作为其中控制性关键工程的伶仃洋大桥于2018年开工,大桥为580米+1666米+580米三跨全漂浮悬索桥,主孔跨径1666米,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海中悬索桥。大桥建成后桥面高达9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度。伶仃洋大桥将成为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桥,能满足10万吨级船只通行。
目前伶仃洋大桥建设正酣,最新消息是西锚碇填芯施工全部完成,建设完成后重量可达到100万吨。大桥的锚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锚碇,面积相当于17个篮球场大小,分为东、西锚碇。由于所处伶仃洋海域台风多发,风浪大且航运繁忙,而主塔越高意味着水下承桩需要更加稳固,因此伶仃洋大桥的基桩就让建设者费了不少心思。
桥梁工程今年年底“双桥双塔”封顶
4月17日上午11点,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长达7.5公里的海上栈桥施工热火朝天,作业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主塔的施工。主塔设计塔高213.5米的中山大桥,目前西塔已建成155米,东塔建成144米,预计9月底可实现封顶。位于伶仃洋深处的伶仃洋大桥,目前双塔的施工也进展顺利。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米的悬索桥,塔高设计为270米,目前西塔已建成199米,东塔建成211米,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封顶,预计2023年4月完成箱梁架设。
“今年年底,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可实现‘双桥双塔’封顶。”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部工程师金志坚透露,目前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工程进度过半。今年将有两大建设主线:一是两座大桥主桥塔座封顶,另一方面是13公里非通航孔引桥箱梁的架设,目前首片箱梁架设顺利完成,计划今年要完成120片箱梁架设任务。
从2016年深中通道启动建设开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部工程师刘晓锋就来到深中通道项目现场。“当年这里还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最初材料进场非常困难,只能依靠船运,西人工岛的施工就是从海上开始。”刘晓锋表示,他见证了深中通道从无到有、初现雏形的过程。据介绍,目前深中通道进展顺利,各分部分项工程齐头并进,海底隧道已完成西端8节沉管安装,占总量四分之一。
超级工程创造新标准新纪录新高峰
深中通道于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在4年多的时间里,1.1万名深中通道建设者正在一步步把这个超级大工程由图纸变成现实。深中通道的巨型桥梁、人工岛、沉管隧道建造实现了新标准、新纪录、新高峰的突破。
伶仃洋大桥的桥面高达90米,地处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欧洲著名桥梁公司曾断定:伶仃洋大桥采用的整体钢箱梁无法满足抗风安全要求。“面对这个断定,我们是不服的,我就觉得我们能行。”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在他的牵头组织下,经过多个单位3年多的平行研究,上百次试验,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攻克了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灾变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将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提高至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的论断。
作为连接隧道和桥梁关键部分的西人工岛,项目采用了超大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实现了“海上鲲鹏”的飞跃。建设团队将57个高38米至42米、直径28米、重达650吨的超大钢圆筒打入海中,围堰填砂成岛。从2017年5月1日打下第一个超大钢圆筒,到9月18日打下了第57个钢圆筒,仅用了4个半月时间,项目建设团队实现了西人工岛成岛,创造了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2018年9月,成岛正好满一年的西人工岛,经受住了超强台风“山竹”的考验,57个超大钢圆筒屹立珠江,没有移动分毫。
深中通道是具有“超宽、深埋、变宽”等技术特点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尚无先例,采用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也是国内外首次大规模应用,属于全新的结构和技术,极具开创性与挑战性。2020年6月17日,世界首艘且当前唯一的一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首秀,成功实现了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管节厘米级精度的安装。目前,浮运安装一体船完成了8节沉管的浮运安装,创造了一月一节的沉管安装“中国速度”,厘米级的沉管安装“深中精度”让沉管对接滴水不漏。“通过这几节沉管的浮运安装表明,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系统性革新了世界沉管浮运安装工艺。”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近在眼前
“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从中山到深圳宝安机场的车程将由两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陈越描绘了未来“深中同城”的美好愿景。
从地图上看,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8公里,西边对接在建的中开高速,东边连接广深沿江高速和在建的机荷高速西延线,正处在珠三角东西两岸高速公路网络的A字型中心位置上,是整张高速公路网中最为关键的一条网络联接线。
“这条线将彻底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极大地优化交通网络,使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真正形成,极大方便各种要素的流动,也将极大地节省出行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陈越表示,深中通道的建设对于推进珠三角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加快粤东、粤西地区振兴发展以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助推广东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深中通道在南沙还设置了互通,直接连接南中高速,高速出口距离南沙新区中心仅1公里。这意味着,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未来南沙、中山、深圳的高速交通路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