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过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为一大、二大、四大。相比一大和二大会址极具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建筑所赋予的红色影响力,四大似乎没有那么引人注目,甚至它的开会地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一直是个谜……
红色记忆:从小团体到大政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虹口淞沪铁路旁的一座石库门建筑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
这次秘密会议通过了14项文件,大会还首创性地提出多个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个支部”,至今,支部、基本组织等概念仍在沿用。同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由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各级党的领导人称为“书记”,这一称呼沿袭至今。
建党初期,由于党员人数较少,且地域分布有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中共四大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后,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人数从中共“四大”召开前的994人,发展到中共“五大”召开前的57963人。中共四大也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宣传性的政治小团体发展转变为真正的群众性政党的重要转折点。
红色建筑:毁于战火异地“重生”
今天,在上海虹口区的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内,竖着一块“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纪念碑。这里原本是一幢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但毁于1932年“一O二八”淞沪战争的炮火。为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共四大的开会地点一直是个谜。直到经当时参会并任大会记录的郑超麟现场确认,会议遗址终又展现在世人面前——1987年11月17日,上海市政府颁发文件,明确“虹口区东宝兴路二百五四弄二十八支弄八号”为中共四大会址遗址,并在中共四大召开70周年之际,予以勒石纪念。
中共四大会址确认后,又开展了相关史料的发掘和考证工作。2006年,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在多伦路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7月1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参观陈列馆时指出,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是历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此后,为弥补陈列馆规模较小的遗憾,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的设想被提上了日程。
2011年6月24日,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工典礼在其遗址以东大约300米的四川北路公园内举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利用公园地下车库附属的辅助用房改建而成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于2012年9月7日正式开馆。而此前很长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召开的六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唯有四大没有建立正式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填补了这段空白,江泽民同志为此题写馆名。
(下转第2版)
本报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