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发布“关于成都地铁8号线运行方式调整的紧急通告”,称2021年5月24日夜间,因双流区当地市政工程施工,击穿成都地铁8号线珠江路至顺风上行区间隧道,导致隧道拱顶结构受损严重、大面积透水,成都地铁正全力组织抢修,目前相关恢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当中。成都地铁表示,将继续组织专业力量对8号线受影响的区段进行全力恢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5月25日16时32分,成都地铁发布消息,隧道抢修施工完成,线路恢复正常运行。目前,此次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公开资料显示,该工程建设单位为成都空港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施工单位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系四川路桥的全资子公司。
“击穿隧道”“结构受损”,市政工程施工给了成都地铁猝不及防的一记“重击”。在公众印象中,不当施工酿祸致损不是新鲜事,挖断水管、光纤电缆、燃气管道之事更是时有发生。3月15日,中城建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在进行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小关北里小区外立面装修施工时将一电力电缆挖断,影响5171户居民供热;3月31日,北京晶麒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将一DN400自来水管线挖漏,影响约1200户居民用水;5月12日,湖北咸宁高新区锦龙路一小区外,一施工单位施工时将一条天然气管道挖断,造成燃气泄露……
上述案例与此番“击穿地铁隧道”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挖断地铁隧道和挖断线缆管道,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电线、燃气管道等深埋地下,体积较小、分布密度大,标志物不明显,施工一不小心“碰断”尚情有可原。与之相较,地铁隧道特征显著,走向明确,体量巨大,如此庞然大物市政施工都避不开,这是说不过去的。
众所周知,现代工程管理是一门专门的、成熟的学科,有一整套完整的审批流程作为制度保障。而此番施工造成社会影响、经济损失,实属不应当。须知事故源于麻痹,“疏忽”二字从来都是安全施工的大忌!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