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迎来了多项重磅前沿成果发布,充分展现智能科技领域最新理念、尖端技术和创新应用。天津中新生态城作为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发布了《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同时,生态城“智慧大脑”实现再扩容,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向城市“神经末梢”延伸。
5月21日,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平行论坛——新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上,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局长王喆正式对外发布《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分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历程、2020全域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典型智慧应用、智慧城市经验创新和未来展望六个篇章。白皮书对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和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总结了在“善政、惠民、兴业”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建设成效,分享了生态城在2020年实现的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10个典型应用,以及在理念、技术、模式、应用、机制五大方面的创新做法,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能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样本,输出了新思路、新理念、新实践。
依靠智慧赋能,生态城的城市环境已经实现从“修复治理”到“示范引领”的全面提升。在去年建成零碳“智慧小屋”的基础上,今年生态城又推出一座3500平方米的零碳“智慧大屋”,围绕“产能、储能、用能、控能、节能”,打造天津市首座实用型零能耗智慧建筑——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改造、暖通、弱电系统调试和控制实现建筑节能最优,通过对太阳能光伏进行维修和改造,增加光伏面积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电量。
中新天津生态城还不断完善由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安全中心、标准中心组成的“城市大脑”,连接了18类30余万个城市神经元节点,全面掌握城市运行动态,形成“实操、联动、闭环”的指挥系统。依托国家CIM试点,建立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实现应用场景中人、物、空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做到“一张底图管全部”。依靠智慧手段,生态城的城市管理已经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维护”的升级。
今年,生态城“城市大脑”里新增了“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让“大脑”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是以城市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起的三维城市空间模型,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大到每一栋建筑,小到路边的一个路灯,都能在平台上显示出来。此外,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停车场的空余车位、智慧消防栓的点位分布、智慧电梯等设备设施的分布,各类城市治理问题和事件的处置情况,也可以在系统上随时调取和查看,为城市管理与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展望“十四五”,生态城将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将智慧科技元素广泛运用到低碳城市、无废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先锋作用。生态城将切实承担打造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的发展使命,着力建设智慧之城,凸显在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中的核心示范作用,持续打造智慧城市创新版。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