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婧琛 通讯员 王奡林
历史风云变幻,革命丰碑永存。在距莫斯科市中心西南约40公里的圣三一区五一乡五一村村里大道附近,有一个小院,院前挂着一块铜牌,上书“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院里那幢黄白相间的欧式三层小楼便是中共历史上唯一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中共六大的所在地。
红色记忆:中共历史上唯一在境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年3月,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月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开会研究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李维汉、任弼时留守,负责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为留守中央秘书长。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位于莫斯科市近郊的五一村公园街18号秘密召开,成为中共历史上唯一在境外召开的代表大会,也是最为惊险和曲折的一次党代会。
中共六大就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形势和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六大以后,全党贯彻六大路线取得较大成绩,革命力量得到了恢复,中国革命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红色圣地:两国元首推动原址修复工程
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向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提出,在中共六大会址建立纪念馆,得到普京的热情支持。
2013年3月22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见证下,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确定对会址进行修复。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在建馆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共六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也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重要象征。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珍视中共六大这段历史,也十分珍惜中俄两国人民相互支持的历史。我们建立中共六大纪念馆,是要铭记历史,是要继承和发扬中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世代友好。”
2013年9月5日,两国签署了租赁五一村老尼科利斯科耶庄园主楼的合同,明确该建筑属于俄罗斯文化遗产,中方通过租赁形式使用,租期49年。租赁合同签署之后,会址修复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4年11月27日,文化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致函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莫斯科六大会址修复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委托函》。中建一局履约承担会址修复工程。
2015年10月28日,拿到修复开工令,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正式开工。
红色建筑:新技术助力百年建筑涅槃
中共六大会址所在的旧式贵族庄园在沙俄时代是一个地主庄园,名叫老尼科利斯科耶庄园,形成于公元17世纪中叶。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建起集体农庄,三层小楼也一度成为集体农庄的宿舍。二战结束后,庄园主楼、厢房和庭院建筑均被改为住宅。甚为可惜的是,这些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几乎全部被毁掉了。1960年8月30日,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部长会议决定,将老尼科利斯科耶庄园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实际情况是,这里的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保护。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两次大火,让这座三层小楼遭到彻底毁坏,现场甚至都没有留下一扇完整的窗户。这座破败不堪的建筑在挨过漫漫岁月之后最终被废弃了。
在重建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之前,整个庄园建筑群只保留下圣灵降临教堂、庄园主楼、厢房等一些庭院建筑,而景观建筑只剩庄园西部的院门、一些绿色植物和公园的台阶式水池,原庄园里的大部分地方已建起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据施工人员回忆,中共六大会址所在地的楼房破败不堪,没有房顶,没有窗户,只剩下红砖墙壁,外墙被火苗熏黑的痕迹清晰可见。
(下转第2版)
红色建筑 红色传承
建筑人的担当系列报道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