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行业大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回顾“十三五”,建筑防水全行业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转型、创新、融合、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质量提升和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建筑防水行业大格局已经基本确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结构格局。多年的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标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产品,非标产品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时至今日,全国公开招投标市场已基本杜绝了以非标产品为招标标的的招投标行为,行业主要企业也基本杜绝了非标产品的生产。
二是行业结构格局。通过行业重组,央企和上市公司纷纷加入行业,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行业市场集中度得以提高;头部企业和联盟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财务状况逐年改善,行业主要上市企业、联盟企业已成为修复行业生态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引领者。
三是行业发展格局。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全产业链发展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四是市场供求格局。大房建、大基建、“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消费升级等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发展;标准引领特别是全文强制规范《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即将落地,行业需求“天花板”被打开。
五是行业管理格局。行业管理由行政手段转为市场行为,包括卷材生产许可证、准入条件等行政法规的取消以及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标志着行业管理已向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等市场调节方向转化。
“十四五”期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建筑防水行业将进入后疫情时代、后许可证时代以及全文强制防水规范实施时期,同时也将进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无疑将面临诸多重大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将确保建筑防水市场容量稳中有升,“两新一重”、大房建、大基建、老旧改及渗漏修缮等机遇依然存在;行业不断重组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价值;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打开行业需求“天花板”,具有耐久、环保优势的防水材料将赢得巨大发展机遇;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和产业工人的培育、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机制的探索和建立、行业生态的进一步改善等等,都将成为行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的。“十四五”时期,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下,行业在风险控制,包括企业金融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等等,以及生态净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那么,进入“十四五”,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方向和着力点分别在哪里?在新的发展格局和运行环境下,行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有哪些呢?
今后,政府放管服改革肯定还会继续。防水行业下一步的质量提升,在产品方面怎么做,也是我们在一直思考的问题。拿我们防水行业来说,最直接、最严格的管理手段生产许可证制度已经取消,由政府出台行业许可、市场准入等政策做法也不会再有了。
看清了政府这样一种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推动行业的提升,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而是全产业链的提升;要推动绿色发展,逐年提高行业环保节能的门槛,建立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防水行业绿色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建筑,将行业的绿色发展坚持下去。全产业链提升加上绿色发展,将来行业的所谓“非标”也就不再有生存空间。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通过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的编制实施,来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前,行业对工程规范与生产制造端的关系认识很不到位。现在,有了全文强制防水规范,它可以打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需求侧高品质趋势之间的实现路径。因为工程规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需求侧根据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来提出的,一旦以法规形式强制实施,就要求生产制造端的各方面水平也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全文强制防水规范一旦实施,不仅仅工程端的地下规范、屋面规范要提升,我们行业的产品标准也都会相应去提升。
在短期内,行业对于产品和系统耐久性、可靠性的评价还不会完善,某个产品或系统还不能从第三方那里取得一个可以15年、20年或25年耐久和安全使用的认证,行业暂时还需要通过提高防水层厚度或道数来满足工程耐久年限的要求,但不会永远这样。我们正在组织相关机构编制满足全文强制防水规范要求的产品耐久性和安全通用规范以及检测方法,同时还会推出第三方认证评价标准。关于“十四五”防水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提的是“四高”:高性能、高耐久、高环保、高可靠性,这是我们的方向。
这里重点说说高可靠性。防水工程作为最终产品,它的高可靠性,涉及很多方面。它不仅仅牵涉到材料的供应,还包括系统的供应,只有全部供应都提供了可靠的产品和系统,才构成一个高可靠性的物质基础,然后还需要设计与施工把工艺、技能、质量保证集成在一起,才形成整个工程端或需求端的高可靠性。
防水工程的高可靠性,材料是基础,而防水产品的高可靠性的实现,需要通过绿色发展,通过标准引领,还要通过整个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提出要搞二代防水装备技术,“十四五”期间将立项研究,解决目前中国防水行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比如,现在高分子卷材装备主要依靠引进,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实现装备的全面提升。
制造端提升以后,服务端、工程端跟着提升,最后再加上一个质量保证的环节,就构成了一个全产业链提升的路径,这就和我们行业前五年推动的产品质量提升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前五年行业的持续产品质量提升,虽然是行业自拉自唱式的,但是也给了我们很多成果,而这些成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了我们要去做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关于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机制,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防水行业没有办法去主导,但我们一定要去推动。如果我们不去推动,就可能长久跨不出从0到1的这一步。我们要先让它有,然后再慢慢去完善、健全,再变成一种制度或机制,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行业已经有人在做一些尝试,但这种尝试还都是一些个体行为,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变成一种行业行为,然后去推动它成为一种制度。
最近深圳住建系统有一位主抓“十四五”规划的领导,在一次会议上专门提出来,深圳建设工程领域的质量提升和防水有很大关系,防水是基础,如果房子都在漏,那就不叫质量提升。所以这位领导给深圳防水协会下了一个课题,要求协会制定一个遏制建筑渗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目前,在住建系统,有些专家提出,先对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提升,然后倒逼材料提升,工程的渗漏率就可以降下来了。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不健全。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推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侧同时发力,质量才能上去。仅是侧发力,仅是提出一个最优化的工艺,如果材料没跟上,工人施工技能也没跟上,防水工程最终责任人的质量责任险不确定,是肯定不能解决建筑渗漏问题的。
关于提升防水质量的设想与建议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光在这里喊质量提升,一定还要有一个所谓“场景的描述”,就是到2025年那个点的时候,建筑渗漏的遏制达到怎样一种程度?防水主体寿命延长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对此要有具体的描述,这也应该是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可以进行考核的具体目标。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降低工程渗漏率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路径,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最后成为一个制度;不管我们的起点在哪里,但是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是在那里,然后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四五”就努力去做这件事情。
其实,从机制上去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我们也一直在呼吁,一直在参与政策建议。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协会接了住建部的一个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标准和质量的课题。在提交的课题报告中,有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国外屋面和防水行业的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与实施经验,同时也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设想与建议,主要有这么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在建筑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这一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推,到现在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终于把它定了下来。防水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有了具体规定,对下一步开展产品标准提升、质量提升,推动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第二点就是要推动建立认证制度。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想要真正引入保险公司,必须要有认证制度。国外保险制度领域对屋面和防水企业是有认证和评级的,而国内还没有。如果没有认证,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肯给你5年、10年、15年的工程质量保险,除非你先将大笔钱压在保险公司,如果漏了就先拿这个钱来赔。这样的做法,不是我们行业想要推的。我们必须要把风险转移。我们在保险那里花钱,是要把未来的风险降低。而真正将保险引入进来,认证是最有效的一个手段。
第三点就是大企业必须先行。我们呼吁,在“十四五”,行业大企业要做产品质量保证年限公开承诺的先行者。这是国外的成熟经验,在美国和日本,在产品包装上都会直接印上保证10年、20年或30年这样的标识。这样写,就是企业对社会的公开承诺。
要建立一个市场准入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我们说的普遍承诺的最低质量保证年限。在美国,很多州都有它自己的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方面的法律规定,2年到5年不等,那是最低的。企业如果拿最低的质量保证到市场上去做,没有人会接受,因为市场上普遍都是明显高于法律最低要求保证年限的产品,这就是“市场准入”。那么企业怎么知道自己的产品有15年、20年或25年的耐久性能呢?这就需要第三方认证,而第三方认证机构要开展这一块工作,又需要一套符合全文强制规范要求的“防水材料(系统)耐久性评价方法和认证标准”。
目前,我们行业还没有一个第三方的评估产品和系统耐久性的试验方法或认证方法,因此还没有办法来证明一种产品和系统具有若干年耐久使用的能力。但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也期待明年可以做出来,然后开展第三方认证,可以给到企业一个其产品或系统能够满足15年、20年或25年耐久使用的第三方认证,也给保险公司一个承保的要件。
另外,在保险这一头,我们将与保监会、保险经纪人或代理机构去做大量的沟通、协商,促成在国内开出一个专门针对防水工程质量的险种,或者在目前已有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险中去体现渗漏保险这一块,这都是一些技术问题。总之,我们要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来对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和保险机制找到一个起点,然后从这个起点开始走下去。
展望未来,防水行业将重点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工业+工程服务+质量保证”的全产业链制度。而行业远景目标则是在2035年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防水强国。世界防水强国有这么几个标志:具有与发达国家接轨的防水体系和制度;实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防水规范和产品标准;众多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有企业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前3~5名,若干制造商成为世界级企业,并进入世界排名前20,在国际组织中有一定话语权。对照这样的目标,目前我国防水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