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一座由红军设计建造的“人民大会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的革命历史印记

□撰稿 何梦吉

(上接第1版)赛场天天热火朝天,施工场地夜夜灯火通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经常到工地慰问工人,工人们都说:“这是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集会之处,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会按时间、保质量把大礼堂建好。”

如此规模大、工艺要求高、设置完备、设计科学合理的大礼堂,在苏区人民的全力建设下仅仅3个多月就已建成。当时整个建筑用了48根木柱,这些木柱都是原有的大树,为防止被敌人空军发现,树顶上的枝卡都还保留着。为了方便集会人群便于疏散,设计者在礼堂四周设置出入门17道,41扇窗户又能使礼堂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观众厅设回廊形的楼座,保证了参会者的良好视线,无论坐在大厅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看见主席台。礼堂的建设采用了八个面的回音效果,在礼堂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听到主席台传来的声音,弥补了当时没有扩音装置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建设者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大礼堂完工后,在后侧10米处修建了一个“回”字形防空洞,同样可容纳2000多人。而且具有配套的防空安全措施,这是共和国人民防空史上早期的典范建筑。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礼堂遭毁坏,仅存残垣断壁。1956年,瑞金市按照礼堂原貌对大礼堂进行修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大礼堂室内陈列的是“二苏大会”历史场面的复原。

红色圣地:“苏区精神”续写新时代荣光

瑞金现保存着126处革命历史旧址和纪念建筑物,瑞金的叶坪、沙洲坝留下了最密集的革命历史旧址群。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以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中,还留下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兴建的第一个革命广场临时中央政府广场(又称“红军广场”),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和博生堡等宝贵的红色建筑。虽然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已无法找到或无从考证,但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李晨与江西省兴国县革命纪念馆李绍天合作研究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筑特点后总结道:在这里,建筑第一次和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生活相结合,表现出集革命性、纪念性和思想教育职能于一体的特点。

临时中央政府的新建筑都是在党的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号召下,依靠群众进行建设。许多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的居住、工作、生产、学习和文化生活用房,都是军民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建成的。一些复杂的工程,也是由“土专家”设计,通过干部、战士、农民、学生群众的义务劳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的建造过程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登上建筑创作舞台,直接参与建筑活动的创举。大礼堂在新公共建筑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满足群众集会、演出、阅览等多方面群众性活动要求的多用途建筑,体现了临时中央政府建筑的群众性。中央苏区的建筑,在配合当时的革命任务上,在长期对工农大众发挥积极的思想影响上,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其特色为后来建筑人薪火相传,时至今日仍具典范意义。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讲话强调,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2020年,瑞金市决定创建“百红”工程(50个红色名村、30个红色驿站、20个红培示范基地),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中国共产党人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长达近六年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经过革命的洗礼,屹立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一座座革命建筑,闪耀着“苏区精神”在新时代的永恒延续。

2021-06-03 何梦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的革命历史印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125.html 1 3 一座由红军设计建造的“人民大会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