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一次灵魂洗礼之旅

这是一次灵魂洗礼之旅。

2019年8月31日,一声号令在离中共一大会址仅一路之隔的太平桥公园上空久久回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开工。

随着工程机械启动轰鸣,一次灵魂洗礼之旅随即开启——

2020年2月初,正是新冠疫情猖獗之时。

往日人头攒动的“新天地”此刻人迹罕至,静悄悄的太平湖旁,施工墙围拢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工地,上海建工安装项目组却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这里成为上海第一个复工复产的建设工地。

2月9日,项目经理华磊率先打通了项目经济师刘义的视频电话,素未谋面的两人,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拉起了家常。不过,三言两语之后,华磊就直接切入了正题:“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工期不容延误,我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搭档。” 多年来,刘义在公司的各大项目上摸爬滚打,身经百战,华磊满心希望他能加入这个项目团队,一起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

本来就对这个来电感到有些突兀的刘义,顿时就明白了华磊的意图。虽然目前正值建工集团规定的春节休假期间,何况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但他的意志十分坚定:一旦踏出家门,必须义无反顾。

华磊长话短说:“相关的防疫计划已经开始编制,防疫物资也已经加急筹备起来了。”而刘义的回答同样简单而且坚决:“其他不必多说,你就说,我们什么时候去?”

“我们的工作不能受疫情影响!必须快。明天是10号,我得先进入工作岗位了!”

“那我明天也到场!”

话音落下,镜头前的两人都默默避开眼神交集,点燃了手中的烟。他们都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新冠疫情感染者数量还在与日俱增,此时的复工复产意味着把自己投入到未知的风险中去。时间仿佛在此刻凝住了,但他们相信,疫情的阴霾也如同这缕缕轻烟,终将消散。

没几天,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部的安装办公室,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请问这里是上安五公司的办公室吗?我是新来的施工员秦浩。”一个年轻人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华磊和刘义即刻起身相迎,这个刚从外地项目专程赶来的年轻人,也将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上海建工安装的工程管理人员陆续进驻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组,确实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不仅项目经理华磊年轻,而且以年轻人为主,即使其中有几个四五十岁的“老法师”,但大部分人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

一支年轻的队伍,担负起了一个历史使命,使这里成为了上海在建工程中第一个复工复产的工地。

项目建在哪里,党旗就要飘扬在哪里。

根据党建工作要求和项目建设实际需要,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五工程公司随即举行了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仪式。

仪式上,第五工程公司党总支书记秦萍荣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的批复》,同时要求,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大工程,一定要始终围绕“创双优”要求,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基本目标。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高天天、项目经理华磊作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表态发言。

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凯凯是专门赶来参加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仪式的,他说,能够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建设工作,机会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既要在政治意识上展现高度的政治站位,也必须要在行动上体现肩负的责任担当。因此,他对项目建设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工程建设的品质把控,不仅要在结果上体现,而且要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重要节点中体现观感质量。二是“口号叫得响,目标要兑现”。临时党支部的设立作用不可只体现在渲染政治氛围上,而是要站在政治高度上为实施好这个项目发挥作用,引领和保障这个项目的完美实施。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仪式不仅隆重、热烈,而且出新、出彩:仪式上,形象地展望了在建党百年之时对外开放时的纪念馆场景:以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沿着合理设计的参观线路,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述建党精神。

诚如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震,党委副书记、总裁张建东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调研时所强调: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最精湛的匠心工艺、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去,精心打造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品牌工程,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安装集团必须全力做好!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为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组织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请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来工地讲课,讲新馆如何承载展览教育的功能,讲现在的场馆如何发挥文物的作用,形成一种联动;也请上海建工老工程师到项目上来传经授艺,如何注重每一个细节,还去进博会工地学习抗疫经验,如何为边防疫边施工创造条件。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项目组党员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为工程建设工作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创先争优,不断夯实思想基础。

施工场地狭小,操作层高高,而机房设备大、管线多、支架多,时间紧,还要配合装饰赶上进度,因为要与布展内容相契,装饰就不是普通概念上的装饰……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建设是一场硬仗,而热泵机组的吊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大考验——

2020年9月29日凌晨4点,第三台5.5吨重的热泵机组按计划完成吊装,项目部所有人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为了完成三台热泵机组的吊装任务,整个项目部已经连续8个小时驻守现场。

早在此前几周,项目部的青年工程师秦浩与安全员邢福臣就开始着手编制此次吊装计划,单纯从设备重量的数值出发,5.5吨重的设备吊装难度并不太大,但是实际的困难因素是数值难以量化的。此次吊装筹备从9月初便开始穿插在各项工作中,大家不断告诫自己,在国庆节以前,将面临一项重要任务,此前绝不能松懈。

考虑到的问题愈多,工作难点的轮廓便愈发清晰起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建筑与中共一大会址仅有一条马路的间隔,吊装必须充分考虑到周围复杂的环境,尽力规避各类安全风险,绝不能占用马路,也不可影响到周边临近建筑。再说,工地处于市中心,大型吊机必须在夜里8点以后才被允许进入,在与总包沟通后得知,由于是赶在国庆节前夕,设备进场当晚,其他施工单位也有材料及设备需要进场,能够交付给上海安装的设备进场时间与吊装时间是极其紧张的,而能够留给吊机停放的场地,在本就狭小的空间内也就显得更为窘迫。

于是,选择与安装集团下属的上安机施公司合作,共同编制吊装方案。通过公式计算,原本决定使用300吨吊机实施吊装任务,但华磊考虑到吊装位置距离吊机停放处较远,力臂长,使用300吨吊机存在一定风险,坚持要将300吨吊机更换为500吨汽车吊。当时,也有人提出更换吊车实为多此一举,但事实证明,这一份多虑却为设备吊装当晚发生的一个意外成功地兜了底,这是后话。此外,考虑到吊装作业受困于场地狭小,双方一致秉持“设备不落地”的原则,决定让吊机提前进场完成就位工作,提前与供应商确定时间节点,等到设备进场,抛弃装卸设备的环节,直接吊装上屋面,安放在预定位置,保证热泵机组从进场到吊装就位的一气呵成。

9月28日傍晚6点整,项目组开始根据原定计划将现场滞留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安全员邢福臣与施工员梁兴迅速拉起警戒线,所有安全管理相关人员严阵以待,把守自己的责任区域。当晚8点40分,机施公司汽车吊按时进场,开始调试工作。10点36分,吊机完成准备工作,一切就位,等待设备进场。11点,两辆卡车陆续载着3台热泵机组设备进场,现场工人立刻开始拆卸卡车围栏及设备固定装置。

吊机起吊前,需要利用起重臂对设备进行提前称重,保证吊装安全。供应商提前告知的机组设备原重数据为5.5吨,然而,现场测算的第一吊设备重量竟然是6.5吨,这1吨的数据误差,很可能让此次吊装工作至此被迫中断。华磊当即联系供应商,才得知是设备出厂前照例进行设备试压,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忘记将试压用水排出设备,导致设备整体重量比预知重量多了1吨。第一吊设备安装位置靠近黄陂南路,此处位置是距离汽车吊最远的,吊车力臂伸展得也最长,始料未及的增重无疑拔高了吊装难度。尽管华磊此前坚决要求调用500吨汽车吊参与这次吊装任务,但还是由于增重数值远超预期的浮动范围,让汽车吊承重状态逼近了警报线,为此,大家不由得揪心起来。为保险计,改用吊装带穿过去。当起重臂抬至最高处,牵引着设备缓缓移到屋面上方时,华磊立刻联系了早已在屋面等候的秦浩和俞成基等人,指挥吊机对设备安放位置进行微调,顺利完成了最为艰难的第一次吊装任务。首战告捷,为接下来的两次设备吊装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1月11日,相关媒体报道: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完成结构封顶,项目充分运用了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最精湛的匠心工艺、最精细的工程管理,按计划,将于今年建成,在建党百年之时对外开放。

短短的一则新闻报道,对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建工安装项目组的同志们来说,却有着长长的感慨——

工程重要,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格外注意,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工期紧凑,必须实行精细化的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市领导、局领导多次莅临现场查看进度、检查工程,项目组调度有方,穿插施工,按时、保质地完成着施工任务。

每一次施工材料运输,都是晚上进场。场地小难于堆放,只能实行动态管理,到场的构件改为直接安装,不落地,不占用有限的场地。有的装配件,尽量在外面加工厂完成半成品半拼装,到了现场再组合安装,事半功倍。

每一个施工的节点,项目组都要进行技术讨论,力求一次性到位。在建设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的日子里,从未停工。施工中,采用双休日轮休制,工人晚上加班,场地没有住宿条件,晚上9时必须下班,否则工人回去有可能地铁没了。项目组的管理人员未雨绸缪,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

27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轮,有幸赶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工程,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党史,作为建设者,这何尝不是一种荣幸和履历!进入项目后,深化设计师俞成基主要配合对设计院的图纸进行复核,明确管线的位置,包括符合设备的参数。其实,设计院的图纸和现场施工总是需要衔接和缝合的,其中变化很多,一万平方米的图纸变更翻版不下5次,还有现场施工中很多需要拆改的地方。根据项目要求,人在家中也要随时而来,还有材料晚上九、十点钟进场,也要赶到,通宵也是常有的事,因为必须当场解决问题,否则,接下来的施工就无法进行下去。还有各分包之间的协调,还有业主不断提出的要求,包括规范之上的环境要求等,都要一一对应、满足。

同样27岁的工程师秦浩,讲的是一个只有90平方米的机房。空间狭小,需要安装的设备齐全,功能多多,管线排得密密麻麻。除了3台风机,还有一台空调箱,管线复杂,检修不便,于是,通过转换平台,节省了落地的支架,减少了占地的空间。一大会址周围是居民区,旁边大楼看下来观感很重要,于是,做成了隐蔽工程,不扎眼还美观,这是用鲁班奖的要求来做的,质量策划,先行一步。秦浩说,整个工期紧,要求高,周末从家里过来加班是常态,基本上每周如此。说来轻巧,其实从普陀区骑电瓶车过来也要45分钟,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大会址这个神圣的地名而使然。

刘义是经济师,平常照例是一个“忙”。可这里的人,哪个不忙呢?或者端坐电脑前全神贯注,或者在工地上攀高爬低,都是一台高速运转的风火轮。

生命在洗礼中大放光彩。

一切为了确保2021年4月底实现竣工验收,一切为了把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成为放心工程、民心工程、满意工程,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是的,有洗礼就有献礼。

在接受洗礼的过程中,在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的过程中,去发掘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和伟大精神。这一切,更是我们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行的重要精神源泉。

2021-06-03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133.html 1 3 一次灵魂洗礼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