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争先,是中建三局一以贯之的精神命脉,也是其屹立行业潮头始终领先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发展,并适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中建三局闻势而动,积极抢抓绿色施工“风向标”,在所建项目上大力推行绿色施工、绿色建造,并因此培育出了一大批卓以引领行业的标杆项目。其中,日前刚刚荣膺第六届西安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观摩工地的“西安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EPC项目”就是其中的显著代表。
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EPC项目(以下简称红会项目),是目前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13家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中体量最大、床位最多、投资最高的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58亿元,设床位3000张。项目由西安红会医院投资、经发置业代建,中建三局承建,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集医、疗、教、研为一体的骨科医院“航母”。
要将红会项目打造成一座享誉西部的重点民生工程的典范,绿色、智能是其必须具备的标签。围绕这一共识,中建三局红会医院项目部果断展开相关策划,通过提炼自有优势,发掘出了实现项目绿色施工、智慧建造的四大途径,经过实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效果。
“EPC总包”引领高效能穿插
项目充分利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优越性,提前插入专项设计,并围绕施工部署、平面转换、工序穿插等方面展开详细策划。主体结构施工至地上5层时,室外工程、地下室装修及机电安装、地上内外装修等实现全面有序穿插,保障精益建造的同时节约工期近60天。
“装配式”让施工进度更快
项目全面实行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在主体结构、机电安装、幕墙、精装修等阶段大量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通过装配式楼梯、ALC板、综合支架、DPTA机房、医疗版、亮晶板等多专业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BIM排版、定式下单,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过程损耗……
“智慧工地”为红会注入超高IQ
项目设置智慧信息中心,利用BIM技术全专业建模实现工程与建造三维可视化交底。搭建智能化物料管理平台,采用智能钢筋地笼和废料池,实现物资全方位管控。
与此同时,项目设置劳务实名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塔吊配置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照明遥控系统实现项目智慧建造。并创新采用智慧物流、智能护理、远程诊疗、能耗监控、楼宇控制,使之做到了低碳运营、智慧运营。
“花园+海绵”式工地扮靓绿色红会
“花园+海绵”式工地是红会项目的一大亮点。早在建设之初,项目部就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对项目场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和有序布置,以因地制宜带动了节约土地目标的实现。
项目办公、生活区一律采用标准化厢房,整齐美观、方便周转。地面采用步道石、玻璃钢格栅铺设。标准化花箱、大面积绿植遍布园区四周,连同设置在园区中心位置的喷泉、假山一起,形成了一派浑然天成的花园工地景象。
除了花园工地,项目同样致力于海绵工地的打造。在城市海绵系统的作用下,自然水资源通过渗、滞、蓄、净、用,实现了自身的吞纳吐吸,达到了循环往复、充分利用的目的。
对于施工便道、塔吊基础、施工电梯基础、消防管道、楼梯间扶手等,项目积极推行永临结合,有效减少了材料的投入与损耗。同时,采用标准化门楼、值班室、钢筋加工棚、安全通道定型化防护可多次周转使用,实现了节材与材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红会项目工地,有关“五节一环保”的创新性举措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在本届观摩会上,这些举措让慕名前来参观的观摩者们目不暇接,大家不断驻足、询问、拍照,对这些做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红会项目体量大、亮点多、做法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一位外单位观摩人员有感而发地说。
面对大家的认可,中建三局西北分公司党委书记卢华勇表示:“作为中国建筑的重要子公司,中建三局始终坚持绿色建造,环境和谐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绿色建造管理体系,相继打造了浐灞自贸中心、西安市红会医院、地铁8号线等一系列绿色建造标杆项目。未来,我们将紧跟国家高质量发展步伐,发扬‘两山’医院建设精神,为‘十四运’保赛、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力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