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绿色建筑又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在6月3日至5日的SNEC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上,光伏与建筑深度融合的新科技、新成果纷纷亮相。
200平方米展厅引领风潮
在展馆外的场地上,一座工业厂房式样的简易建筑体特别引人注目,展会参观者在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想要进入一探究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隆基新能源展示体验中心,整个展厅面积有200余平方米,长18米、宽11.25米、高5米(女儿墙最高点7.4米)。整个展示中心完全模拟工商业厂房结构,采用装配式安装方式,其中建筑立面使用了彩色光伏幕墙,两处可旋转屋面设计,在充分展示了光伏幕墙特性的同时,也兼顾了通风效果。
展厅内特别放置了一块光伏发电建材的产品实物,参观者可现场体光伏建材的可踩踏性能,直观感受其品质。
在参观过程中,不少参观者还走上了这个展厅的屋顶,展示馆的顶面真实铺设安装了光伏发电产品系统,使其成为会发电的超级屋顶。在屋顶体验区也专门设计了水循环系统,可以现场测试其防水性能。此外,发电的实时数据都可以通过专属数据监测系统在展厅内查看。
联合倡议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
6月4日,在内场展台上,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联合中国建筑科学院环能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芜湖市繁昌区政府、《建筑时报》、宝钢股份、海螺集团、中国燃气、普枫迅联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森特股份、隆基新能源等11家企业单位共同发布了《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倡议》。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代表倡议各方宣读了倡议书。倡议号召智库机构、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及参与企业共同开展跨领域研发,推动BIPV相关标准建设和产学研结合;同时呼吁更多企业坚持负责任的绿色生产,加速供应链协同减碳进程;并与相关专业媒体进一步加大在建筑减排、能源转型及建筑光伏一体化使用等方面的宣传推广。
活动现场,中国燃气、海螺水泥、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中国建筑科学院环能院与隆基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新能源企业与综合能源企业、高耗能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科研院所间的深度合作。
“隆基新能源&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联合工作室”的正式揭牌成立,标志双方将进一步夯实产品研发基础,发挥各自行业优势,聚焦双方在新材料、建筑和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实现产品和标准的行业引领。
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表示:“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个多领域融合的新兴产业,行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相互支持与共同推动,我们希望与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同道者共同开展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共同推动光伏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此次战略合作签约及联合倡议的发布,也表明了我们希望与智库机构、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到产品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推动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为更多建筑提供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切实助力2030年、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何梦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