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聚焦社区建设与社区更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作为城市最基础的单元和细胞,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建设与更新已成为重要的话题。

6月5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主题为“社区建设与社区更新”。

本次会议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下,由该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协办。

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住房和社区是城乡规划学最基本的科学领域,要从理论上、学术上为国家治理决策提供支撑,甚至进行更多前瞻性的研究。住房和社区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更是情感的纽带。规划师要通过住房设计、小区社区到整个居住功能的设计,唤醒人们对传统居住场所——‘家’的感知。城市能否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首先要从住房和社区入手。”

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指出,居住问题是自古以来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从国家治理还是从微更新、社区营造、多元参与等角度来看,住房和社区规划不仅是学科内部话题,也是一个广泛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社会问题。

住房和社区问题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从规划师角度谈住房还有一个空间的概念,要思考如何平衡供给、如何布局,思考住房与产业、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强调,“在讨论住房和社区的增量外,更要关注大量的存量住宅和社区更新问题,要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社会的公平。”

主旨报告环节,有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住宅问题、社区规划、社区微更新等话题带来精彩报告。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分享了对当下中国住宅问题的几点思考。报告阐述了城市社区的建设、更新与农村自建型住宅的建设、更新所面临的不同维度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在这个领域实现进步和改革,必定要突破更深层次的制度性障碍,而这需要更广泛的学科合作与政策性探讨。他说,规划师以天下责任为己任,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就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带来《以空间为单元的住区更新机制整合——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践及其思考》报告。周俭介绍了城镇老旧小区的基本特征,以及上海老旧小区更新走过的两个阶段。通过对上海新华路街道、凌云街道和曹杨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实践案例分析,提出社区更新在实践中可以施行“三个一”机制,即一张规划蓝图、一个空间单元或一个实施主体、一个总师单位把关。

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委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带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的社区规划思考》的报告。黄瓴从当前国际共识、国家战略与重庆社区建设历程提出自己的思考,即社区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思考城市性、现代性和公共性之于社区的意义。重点提出要重视社区与城市存量资产价值的动态评估(特征、分布、状态、潜力)与建库,运用适宜的社区审计工具定期诊断社区空间与服务之间的适配与错位的状况,并基于结构—机制的视角阐述了社区公共结构的内在生长性与对外联通性。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林带来《社区精细治理与微更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与角色转换》的报告。她以社区规划师的视角提出如何将“一张蓝图干到底”,以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为例,从蓝图式方案设计转向对策研究的转变,进行全要素细化、思维系统化,使区域、街道、建筑呈现分层递进式导引,形成同一规划。她指出:为了绘制一张蓝图,规划师是各类设计师的集结,设计师需要向策划师、协调人的角色转型,对社区精细治理起到技术上统筹协调的作用。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研究所所长廖正昕在《住房规划与更新治理的互构》报告中,基于北京住房专项规划编制和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多年开展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思考两者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她指出,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住房的供给标准、建设方式和政策走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唐燕分享了《增权视角下的社区更新与规划师转型》报告。从社区更新“关注人”的话题切入,就人的复杂性引出新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更新工作离不开“规划”与“规划师”的转型,即“规划”转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规划师”则更多地下沉到基层。唐燕结合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及相关老旧小区更新案例,解释了基层“增权”的两个重要方面:政府内部增权和政府外部角色增权,并提出相应的基层规划师制度优化思考。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湾区分院院长、副总规划师曹宇钧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激发城市动能的起点》报告中指出,老旧小区的衰落抛开建筑设计、建造标准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失管。而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是激发城市动能的一个起点,它面临的不是单纯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系统中多主体的利益驱动和协同模式的问题,是多元治理的问题,也是创新驱动的问题。

专题对话环节,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徐刚的主持下,姚南、范嗣斌、唐燕、袁昕围绕“可持续社区更新”这一主题展开对话,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住宅良品率或者适应性来匹配社会结构变化及居民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如何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水平,以及对“15分钟生活圈”的认识等问题。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1-06-21 聚焦社区建设与社区更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356.html 1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