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铭记光辉岁月 传承“两弹”精神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纪实

□记者 时永庆 通讯员 赵艳

这是一个从地图上神秘消失36年的地方,从青海西宁出发,沿西湟高速向西北驱车110公里,蕴藏着一片静谧的草原,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便出自这里。

这里因盛开两种奇异的金露梅、银露梅花而得名“金银滩”,充满浓厚神秘气息的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旧址的所在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均诞生于此,因而,她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中国原子城”。

随着我国国防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昔日守卫森严的“中国原子城”早已完成历史使命。为还原这段尘封36年的历史,加强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解封”后的她终于重见天日,如今的“中国原子城”已被打造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示基地和党史党性教育基地。2009年5月26日,由广厦控股集团下属杭州建工集团承建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落成开馆。

铭记那段激情光辉岁月

为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1958年7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选址报告,正式选定在了金银滩草原。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金银滩上的1700多户牧民离开了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草原。不久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儿女奔赴这里,他们以“三顶帐篷”起家,挖土方、盖厂房、建铁路、修公路。在短短四年间,平地建起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自此,“两弹”精神以及邓稼先、陈能宽、王淦昌、彭桓武、周光召、朱光亚等无数闪耀的名字便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1993年,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完成历史使命,在通过国家验收后,正式全面退役。

2009年5月26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开馆,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核工业创建和发展历程的专题纪念馆。在这里,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生动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也展现了一部中华民族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奋斗史。

艰巨而荣耀的建设使命

自1987年二二一厂撤销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时无刻牵挂着金银滩草原的发展和建设,曾多次赴金银滩视察。把原子城建设成国家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了青海省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帮助下,当地进一步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力度,先后对纪念展馆、爆轰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进行了改造,为原子城后续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下转第2版)

2021-07-05 时永庆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521.html 1 3 铭记光辉岁月 传承“两弹”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