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清华同衡牵头立项《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国家标准

编制《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

今年上半年,清华同衡核心参编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GB/T39972-2021)、《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GB/T36625.3-2021)国家标准分别于3月、4月正式发布;牵头立项的《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国家标准于6月进入立项公示,即将公开征集参编单位;《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智慧城市 城市智能中枢参考架构》等也在同步编制中。

《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牵头立项)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国家“新基建”之一,其技术成果被普遍应用到我国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智慧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2020年9月起,由清华同衡牵头立项的《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国家标准开始启动,拟通过系统有效的方法来梳理和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确保在智慧城市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开发与应用。经过各参编单位近一年的时间,至今年6月,该标准进入立项公示,即将公开征集参编单位。

《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标准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原则、应用场景和应用安全保障三个维度出发,搭建面向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全面地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和生态宜居等智慧城市业务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单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单位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健康发展与利用,适用于指导智慧城市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核心参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据已然成为城市智慧的基础,通过对城市范围内各类数据的汇总、存储与分析,可提升城市级的资源监控和服务能力。为更好的推进智慧城市数据融合发展与应用,自2015年开始,《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系列标准开始启动,包括概念模型、数据编码规范、数据采集规范、开放共享要求和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元素5项标准。

《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从智慧城市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过程、内容、技术、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维度出发,研究智慧城市数据采集规范,为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提供具有高质量、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重复利用的数据,支撑数据融合操作,推动更多跨系统的互操作,实现更多集成的智慧化应用。该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各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他信息化领域的数据采集过程也可参考使用。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核心参编)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的基本依据。该标准从总体要求、数据要求、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和安全运维要求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周期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为打造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奠定基础,适用于国家、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

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在国内衍生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掀起一股建设智慧城市热潮。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侧重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城市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导致投入巨大却依然提升不了城市的治理水平。为梳理面向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核心产物“城市大脑”,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大脑专题组联合清华同衡等多家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了《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并同步推动成果向标准《智慧城市 城市智能中枢参考架构》转化,已进入预立项阶段。

《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围绕城市大脑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大脑发展需求及趋势,给出了城市大脑参考架构,并规定了城市大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要求、能力支撑要求、能力开放要求、智慧应用要求、安全保障要求以及运营运维要求等,指导城市大脑及相关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

此外,清华同衡同步正在参编的标准还包括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市民信息服务终端总体要求、物联感知终端布设指南等10余项国家、国际标准。

(清华同衡)

2021-07-05 编制《城市大脑发展白皮书(2021)》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552.html 1 3 清华同衡牵头立项《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南》国家标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