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峰 刘祥胜
“真的难以想象,总投资超过51亿元,总建筑面积达679515平方米的航母型综合医院,一期主体施工仅用时8个月。大家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不辱使命!”在西安市历史上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医疗卫生项目一期封顶时,陕建三建集团(以下简称三建集团)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项目经理侯谕论激动地说道。
6月1日,位于未央区文景山公园东侧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项目一期(以下简称红会医院)施工迎来了绽放的华丽时刻,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该项目一期主体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前两天封顶,取得了项目建设阶段性的胜利,为即将施工的二期工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里的人特别能战斗
去年8月31日,三建集团二公司接到红会医院建设任务,二公司副经理侯谕论“请缨出战”,在公司范围内“沙场秋点兵”,从众多施工人员中挑选出了7名能征善战的精兵强将。其中90后项目生产经理惠鑫,刚刚完成铜川体育馆技术总工的工作,就立即赶往工地报到。他的孩子还不满周岁,正需要父亲的陪伴,而他却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担交给了妻子,一心扑在了红会医院的建设工地上。
据惠鑫介绍,搭建项目部等临设时,大家为了早一天让项目部矗立在现场,抱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进工地,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各司其职,凌晨回宿舍,一干就是十七八个小时。每天晚饭后,雷打不动地召开工作碰头会,汇报总结各自工作进度,协调安排第二天工作。虽然是炎热的夏季,但是大家坚信事在人为,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一座美丽整洁、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项目部在大家日夜鏖战、一砖一瓦的精心施工中落成启用。
就在大家正要施展拳脚的时候,狭小的场地限制住了大家跃跃欲试的冲劲。基坑边场地狭小、混凝土浇筑难度大、材料运输困难,大家想要一显本领,却连像样的“擂台”都找不出来。没有时间做过多的考量,侯谕论带领大家在项目周边实地考察,因为经验告诉他:路,是人走出来的!
他们因地制宜,将车库作为临时道路,提高施工材料周转工效和混凝土浇筑效率。在混凝土浇筑上,项目部没有使用一天浇灌500方的地泵,而是选择一天浇灌1000方的天泵,一次性浇筑体积最多可达到3000立方米,极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和时间。他们通过充分研究,探索施工新路子,启动了称之为“极限穿插”的施工模式,哪怕只有一块区域的筏板,就开始组织施工,基坑清槽、垫层浇筑、防水保护层、钢筋绑扎齐头并进,24小时不间断施工,这种施工方法一直持续到了一期工程主体封顶。在地下车库施工阶段,他们采取了在基坑内设置坡道、材料堆放区和加工区的方式,待车库和主楼出正负零后,将外围回填,现场临时预留出施工道路,保证基坑内混凝土正常浇筑。
这里的人特别能管理
一期工程地下两层,单层面积达36000平方米,地上三栋楼,1至5层单层面积达16000平方米,6至12层单层面积达3500平方米。面对如此巨大的施工体量,二公司将办公总部“战略转移”到项目上,经理和党支部书记常驻项目,“四部一办”等部门全员扎在工地,全心全意地做起了项目“店小二”,坚持项目问题现场办公,工地问题现场解决,为项目建设扫清了制度和审批环节的障碍。
不仅如此,为了不耽误工作,一期北区生产总工长刘池和同在项目工作的妻子张蓉将家安在了项目部附近。他所负责的施工区域,开工最早,难度最大。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孩子才一岁,每天来来回回不方便,干脆把家搬到项目部附近,还能在工作之余照顾孩子。于是他们夫妻在附近租了间房,一心扎在工作上。领导每每关心他们小夫妻时,他总是嘿嘿一笑说:“媳妇儿能理解。”
心中有进度,施工有节奏。项目部以进度为纲,在“人员、材料、机械”三要素上下足了功夫。项目部将主体劳务施工力量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包括医技楼和门诊中区,南区包括南门诊楼、感染楼和住院楼。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项目部为主体劳务人员“量体裁衣”,在施工全过程进行“六比六赛”劳动竞赛,以生产班组为核心,以劳务企业为单位组织开展劳动竞赛。项目施工如火如荼,用工最高峰值超过1700人,同时配备有4辆汽车式起重机,4辆大型挖机,4部自卸汽车,5辆铲车等各类机械设备。各工序环环相扣,各团队紧密协作,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也坚守工位,屈指10个月,天天都弹“和谐曲”,有力有序推进了项目建设。
这里的人特别能钻研
“土专家”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他们最爱干的就是与施工技术上的疑难杂症“死磕到底”。这样的倔强,在项目部技术人员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钢结构施工中,门诊楼屋面属于悬挑结构,悬挑跨度达2.7米。如果使用传统的高支模,技术人员经过论证分析,得出了成本高、工期不允许,影响室外工程同步施工方案的结论。技术团队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提出了使用新型工艺短肢悬挑的工艺,最大悬挑高度达20.5米,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省了人力。
项目部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了西安市建筑专家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受力分析。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讨论和实地查看,一致同意技术团队提出的施工方案。这个新型工艺使用后,可以做到一次成型,不用二次组织高支模,提升了结构安全,节约了成本。
项目技术负责人周文斌说,这项新工艺和相关加工构件尺寸尚属三建集团首次使用。在施工中,技术团队有什么困难就克服什么困难,探索使用了钢筋与混凝土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等7大项建筑业新技术。施工现场按照“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和要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置,节能灯、智能电表、水表实现全覆盖,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用水采用现场基坑降水回收沉淀利用,现场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为配合西安市降污减霾工作,项目采用雾炮、移动洒水车、三级立体式喷淋系统及静压成孔机械,最大程度地降低现场扬尘和噪音污染,营造出了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该项目作为三建集团重点项目,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领导到部门都在为项目的建设助推添力。不到一年时间,项目全体施工人员顺利完成了体量大、难度高、工艺精的一期工程,并用行动和智慧创造闪光点,一项项“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在这里得到探索和实践。去年项目部获评三建集团“优秀项目部”,在陕建集团检查考核中位列第二名,引得同行竞相观摩学习,成为西安市医疗卫生项目的标杆工程。
目前,天气逐渐升温,但施工人员的热情更高,他们在持续发力,继续前行,因为该项目承载着企业诸多希望:争创省级文明工地现场观摩会、鲁班奖、长安杯……。他们征尘未洗,瞄准目标,向着二期项目发起进攻,为早日建成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