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中国城乡融合与县域城镇化发展大会”主论坛之下展开的“城市更新·永新模式”分论坛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办,CBC城市更新研究院承办,旨在切实有效地破题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路径,分享江西吉安永新县永新古城创新实践的经验。
论坛邀请到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镇建设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上海市规划管理局原局长孙继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宇航;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晶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等为代表的多位跨领域大师、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城市更新·永新模式”这一议题,探索县城城市更新与县域经济文化复兴的策略和途径。吉安市及永新县政府相关领导出席论坛。
孔宇航担任分论坛主持。孙继伟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布局城市更新实践、探索永新古城复兴等方向为本届论坛致辞,分享了他对于未来城市更新价值观的预判,也表达了对永新实践的看法和期许。随后,主办方播放永新模式介绍视频,详解古城再生计划。
2019年伊始,中共永新县委、永新县人民政府联合CBC建筑中心发起了“重见永新·共同缔造”古城再生计划,这是对县域城市更新模式和就地城镇化路径的探索,是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战略的回应。
计划通过大师工作营的方式,汇集策划、规划、景观、建筑、文化、运营的多领域专家,对永新古城进行一系列空间环境的提升与重塑、非遗文化资源的发掘与转译、文化产业与社群的培育,通过对古城空间价值的挖掘与创造,呈现出源于当地文化的理想生活场景,倡导文化与设计引领下的城市更新,为古城再生赋能。
在学术演讲环节,CBC“重见永新”古城再生计划大师工作营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城市更新·永新模式”,分别就规划、文化复兴、建筑风情、运营等方向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张广汉以《文化引领,多方合作—永新古城城市更新》为题,阐述了其对于“城市更新·永新模式”的独特见解。永新作为老县城,风貌丧失、功能衰退,但仍具有着“人文浓、历史红、生态美”的县域独特性,在策划、规划、景观、建筑、文化、运营等多领域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使永新的城市更新获得一定成效。
古城规划从文化引领入手,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指引,以建筑、空间、业态等微更新为方式,挖掘古城历史文脉与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及传统营城智慧,融入山水格局,修补空间网络,重现特色风貌,提升功能活力,恢复古城活力,为古城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留住古城原住民,吸引“新”永新人,让古城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古城美好环境与美好生活,重塑出永新古城的新面貌。
“重见永新”非遗设计周总策展人、设计学者、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以《永新非遗设计周的创新模式》为题,阐述了其对非遗设计模式的思考与实践。非遗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概念,要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转换,并且让非遗能真正走入现代生活。
曾辉结合自身策展的丰富经验,提出美学的改造不一定要高大上的运动,而是要从人心更新、美学更新开始。这也是永新非遗设计周的初衷,不是做一个表面化的活动,不仅仅是延续传统中的设计表象符号,而是要通过立体多样化的模式以及街区的运营,形成有特色的真正活在当地的古镇。曾辉提到当今时代文化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现代建筑要为了历史文化去做礼让,让城市保留应有的文脉。通过设计消费的概念,真正把生活刚需消费变成文化消费主体。现代设计要解决人和人的关系,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重见永新”古城再生计划风情营造总负责人、中林候鸟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有限公司院长韩云峰以《城市更新的永新实践》为题,阐述了永新模式价值和成功之处。
首先,他倡导“成于设计、精于工匠”理念,以CBC大师工作营为平台,邀请国内具有代表性策划团队、规划团队以及景观团队进行集群工作,通过共同驻地对永新古城的调研、研讨,分别提出对永新古城的策划、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方案。
其次,采用嵌入式开发,“针灸式”改造手法,基于县城的实际条件,有序进行更新。通过“针灸式”改造的理念进行建筑节点改造与街景空间营造,织补古城功能、提升古城环境,同时通过花艺等艺术化手法,以美为媒,营造古城艺术氛围,激发居民共同营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第三,在有限的体量中打造最红最文艺的核心地带,为沉闷的、人们不愿涉足的古城注入年轻的血液,激活城市活力。为那些被遗忘的占全国50%以上的2800个县城开辟出一条城市更新的新路径。
北京重见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朴国峰以《重见永新共同缔造——运营篇》为题,阐述了永新模式运营经验。运营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的任务是构建体系、平衡资源。永新更新的运营以打造超级IP的方式建造永新古城,达到引人、聚人、留人的目的。
坚持政府合作、社区联动、社群培养、文化业态植入、高品质活动、差异化招商六大运营理念,从非遗、研学、美食、花艺、灯光六要素切入,深挖永新文化内涵;覆盖入驻古城的所有业态宣传,将运营保持持续性常态化;认清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以差异化的思维引入业态;形成开放、包容的平台,在古城打造年轻人的社交秀场。从大师个体到消费群体、从文化创意到商业繁荣、从大事件到日常的转化、从活动到招商业态的转化,一以贯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运营。
随后的主题研讨环节,由曾辉担任主持,来自策划、规划、景观、建筑、文化、运营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探索县城城市更新与县域经济文化复兴为背景,围绕永新模式下的城市更新实践探索与问题挑战;存量时代县域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与实施路径;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各位代表就县域城市更新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精彩的意见和建议。
孙继伟在发言中说,永新城市更新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意义。他表示,永新采用的是一种高屋建瓴、浓缩高密度的人才和能量集聚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给2800个县城看到,一个普通且相对比较封闭的县城,它是有机会有可能,也是有路径去发展的。但是否能够采用同样的路径,也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共同摸索的。
孙继伟同时提出了城市更新中的设计文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文创不能作为一种涂料和油漆到2800个县城四处粉刷,城市更新应该有更多的方式和创新途径,更要激发产业和人的价值,重视对当地年轻人的关注与吸纳,让年轻人能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宋昆在发言中说,今年是城市更新行动的元年,城市更新步伐还未迈开,永新模式也处于探索中。同时他从城市更新概念的出现和城市管理机制的变化两个方面去探讨永新模式的应用,认为想把城市更新这件事做到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必须要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即政府要有业绩,企业要有收益,老百姓要有获得感,只有这三方都有所得的情况下,才可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肯定了永新模式的创新和探索路径,并提出还要关注将来进一步的更新,如何能使整个系统健康地循环运转起来,探索出一条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的道路,这是他的关注点所在。
黄晶涛在发言中说,当今城市更新好像发展成为一种运动,但城市更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种必然性,是对上一个阶段的遗憾做出的整合和改善,同时拒绝矫枉过正。
黄晶涛从城市更新的政治化和城市更新的日常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对现今城市更新现状的看法,主张城市更新一定是一个多元的模式和场域,要汇集各种办法、人群、主力,在每个地方发现不同的东西,实现日常化的更新。他认为,县是中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最重要的环节,要解决面层和规模的问题,并相信新时期战略目标必须要通过城市更新来得以实现。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镇建设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西景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利明在发言中说,城市更新的先决条件一个是城市治理,一个是更新人的思想,解决了这两点,才能去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在发言最后,闫利明送出了对CBC城市更新研究院的寄语和祝福:CBC城市更新研究院打造的永新实践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从前端大师工作营的专家集群营造,到后期古城建造和运营,未来还将导入金融、导入产业。希望CBC永新实践和CBC大师工作营要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关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产业的植入,发展多种模式;希望CBC成为一个平台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企业。
(CBC建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