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基建投资将迎温和增长

近期,多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随着“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的逐步落地,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的专项债三季度发行明显提速,将推动基建投资温和增长,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下半年以来,基建投资持续发力。近期,广东、湖北、安徽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7月31日,安徽举行2021年第七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共有22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64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10个行业领域。同日,湖北武汉举行了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161个,总投资达2158亿元。

此前,7月19日,天津今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07亿元的446个重大项目擂响战鼓。7月21日,上海市2021年度第三批29项市区重大工程集中开工,涉及总投资金额约217亿元,涵盖市政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房等多个板块项目。

近期,北京发改委表示,今年北京市继续谋划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集中精力推进100个基础设施、100个民生改善和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包括新建项目120个,续建项目180个,项目总投资超1.3万亿元。据悉,在今年上半年的120个新建项目中,48个已经实现开工。

此外,山东、海南、浙江等地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施工图相继出炉,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加码。

专项债撬动效应或显现 基建投融资环境将改善

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弱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专项债发行和财政支出进度偏慢。基建投资历来是逆周期调控和稳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而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较平稳且持续的恢复。财政逆周期发力的必要性不是非常高,同时,财政资源后置有利于平衡财政收支,为下半年和明年财政政策留有更大空间。

另外,下半年专项债仍是稳投资重要着力点。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财政部数据显示,财政部已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67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0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4676亿元。“若今年有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理论上或可拉动基建投资约5.2万亿元。”中诚信国际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看,结合财政部提出的“适当放宽专项债券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把握发行节奏”,相较于前两年9月至10月完成全年新增债发行的情况,今年发行完成时点或延迟至第四季度末,但考虑到11月至12月天气寒冷,部分基建项目不适宜开工等因素,新增债或集中于今年第三季度发行,预计第三季度月均需发行新增专项债超5000亿元。由于今年发行节奏迟滞,且从债券发行到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投资的传导链条较长,对基建投资的撬动效应或于第三季度逐步显现。

从专项债具体投向看,兴业证券统计发现,上半年交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占比分别为35.4%、32.3%、25.0%,合计占比超九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占比皆有所扩大。另外,还有少数专项债投向农林水利等领域,体现了专项债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悉,下半年2万多亿元专项债券将陆续发行,有望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之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开启基建融资新模式的利好,基建投融资环境将趋于改善。业内专家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重高于去年同期。一方面,棚改工作步入收尾期,今年以来对基建的分流效应逐步减弱。2020年是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的收官之年,大多数省份已如期完成计划,全国层面已不再设定具体的棚改计划。今年1-7月,专项债中投向棚改比重为15%,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3%。另一方面,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也进一步支撑专项债流向基建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7月,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占比超过50%(基建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市政产业园设施、城乡基建、城镇建设、城乡发展、生态环保),高于去年下半年同期水平,投向上更侧重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而非传统的交通运输领域。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8-09 综合 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908.html 1 3 基建投资将迎温和增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