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又到了四川成都,依旧的闲适和温和。然而,不同于前几年的那次从九寨黄龙机场转道而来时的短暂停留。
经当地朋友热情推荐,成都郊区有座能让我们感受江南小镇似曾熟悉但又有些不同的川西小镇,况且是一座千年古镇,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于是,我们驱车40多公里,一个很美丽的名字——黄龙溪牵住了脚步。
走进黄龙溪,春风和着盛开的花卉,阵阵清香在空中撒飘。在一个下沉式空旷地——龙潭广场,只见女性游客们头上纷纷戴着鲜花编制的花环,五彩缤纷,舒展着美丽的身姿,照相留念。极目远眺,花的海洋,龙头处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水流和着春天的乐章,清流潺潺的溪水把古镇妆点得面色滋润,郁郁葱葱,似乎在向游客叙说“中国天府第一名镇”的传奇。
从龙口到龙尾,我们沿着溪水两旁的小径信步前行,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沿着弯弯曲曲的老街延伸,幽静古朴。透着古意,充满历史沧桑的古镇尤如一幅画卷把人们带回了2100多年前的水码头,从成都、重庆、乐山来往的客船很多都要在这里停泊过夜,所以“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来描述当时黄龙溪古镇的繁华昌盛之景。
阳光下,川流不息的行人,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引得人们纷纷停下脚步观赏和品尝各种美食。月光下,小溪两边灯火通明,喝茶,闲聊……又是另外一番景致。不时的,还从小剧场里传来了阵阵爽朗的笑声,原来在表演川剧和变脸,这也是川西小镇的一大传统特色。
走不多远,一个金字招牌“一根面”让我们停住了脚步,“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因一碗只有一根面,是“一根面”的独特之处。相传早在宋朝时期就是当地的传统名小吃,黄龙溪人是用麦芯粉做的一根面,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每逢过节或办喜事时,几乎家家都会做。我们一行不枉此行,更不可错过此番具有特色的美食。我没有诗人的想象,也不是冠于美喻的美食家,然而,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山野乡村之际,品尝当地的美食,探寻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和兴趣。
踏着明净的青石板路,顺着清澈的湾湾溪水,找一处能望见小桥流水、白鹭戏溪、桃红枊绿的岸边,闻着阵阵花香,喝着青城山的茶,观赏着春日胜景,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待茶水刚上来,随着一声“淘耳朵”的呼唤,一个大妹子已经站在我的眼前,嘿,前几日刚在成都锦里试过“淘耳朵”的绝活,这里又给盯上了,且不依不绕。正当为难时,我旁边的大师对着大妹子发话了,“大妹子,别扯了,她是聋子——”,大妹子半信半疑,在我面前重复一遍刚刚大师的话,我连连摆着手说着“不用,不用”。这时她似乎知道在调侃,看到我没有一点点想要的意思,一边说着“她听得见”,一边转身离去,引得我们一阵开怀大笑。哈哈哈,大师不愧为幽默的语言大师,“聋子何需淘耳呢”。
如今,我所在的这条悠长的黄龙溪,只不过是岷江水奔腾而来的余波浪尾,但她终不失岷江之水的壮观与斑斓。
慢步溪边,岷江的浪花从身边匆匆而过。此时,春光和熙,山花烂漫,空气清新,心境也十分的舒坦与惬意。
黄龙溪,真是一个好去处,一个让我离开后,时不时地又想去的地方。是的,游览古镇黄龙溪,这种感觉就如同每年在蜜桃丰收的季节,我赶往桃源深处,品尝闻名遐迩、香气浓郁、汁多味甜、入口即化的无锡阳山水蜜桃。每当美美的饱餐过后,又会期待着下一个桃花盛开季节的到来那般。
五月,我从喧嚣的都市赶来。久违了,恬静而温馨的田园景色,正是我寻找着“溪水长流”中的一份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