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国家战略叠加上海战略 临港新片区全面发力

提到上海临港,一度被称为“滩涂鬼城”。蓄势10余年,“临港样板”成为新词汇,随着“十四五”规划和国务院新方案的发布,临港将成为未来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范本,引领上海走向海洋时代。

根据城市规划,临港将塑造“一核一带四区”空间格局。在产城融合区构建由滴水湖核心、沿海发展带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前沿科技产业区、综合产业区、新兴产业区组成的功能布局。滴水湖核心围绕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和国际创新协同区,重点建设滴水湖金融湾、105社区TOD开发区域、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和“信息飞鱼”等重要载体。沿海发展带依托两港大道等沿海交通走廊,强化联动功能,串联滴水湖核心、各产业及生活区,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四大功能区发展,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着力发展中转集拼、保税研发和制造等产业;前沿科技产业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综合产业区以生产性高新科技研发功能为主导,融合生活居住功能,形成产研一体化布局;新兴产业区推进空间拓展和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引入重大产业项目,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统筹临港新片区全域规划建设。从临港新片区全域长期发展需求出发,按照“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远景空间结构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区整体发展。发挥滴水湖核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城融合区辐射能力,统筹周边功能组团和城乡社区发展。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强化公共交通支撑,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围绕重要站点集聚公共服务资源。

根据城市设计,大批高精尖项目值得期待。

高度特批 比肩华尔街的滴水湖超级CBD

新的地标建筑群已经划定,坐落于滴水湖东南104片区,其中最高地标将达480米,也将成为仅次于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的上海第三高。第二高度将是105区域的超级TOD中央商务区,标志性建筑高度达300米。这里将形成两港快线站点为核心、功能复合的“一岛五区”的空间布局:文化艺术岛、金融功能创新区、中央商务区、跨境国际贸易与国际社区、国际信息产业集聚区、配套产业服务区。第三高度则是滴水湖西岛的滴水湖金融中心200米双子塔,未来将引入排名前五位金融企业总部,这座“双子明珠”将成为上海临港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最重要的产业载体和区域新地标。

投资超185.5亿元 12个城市功能性项目落地

3月20日举办的城市功能项目签约仪式上,龙光集团、上师大、希尔顿、深圳免税、西山居……业内巨头大鳄12项城市功能性项目签约。教育、医疗、生态、商文体旅、民生等方方面面俱到,开年3个月总投资额便高达185.5亿元。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未来之城雏形初见。

龙光集团豪掷43亿重金拍下申港大道核心地块,建筑规模达45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就高达9.3万平方米。深圳免税集团的签约,将在滴水湖地铁站下沉广场打造集购物、零售、餐饮休闲、文体娱乐于一身的国际一流免税商业综合体。初步规划面积为30000平方米,体量相当于10个中服免税店,聚集上百个国内外知名免税品牌,高端旗舰店、直营店将扎堆开在滴水湖畔。根据品牌类别划分为奢侈品区、服装区、化妆品区等数十类免税商品区域;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公园及滑雪度假村2022年运营,能同时打卡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天文馆和冰雪之星。冰雪之星包含1个9万平方米的室内滑雪场、1个嬉水中心、1家精品酒店和1个度假酒店。滑雪场以阿尔卑斯山为主题,水乐园以北欧维京邮轮为主题,维京巨轮直接“开”进乐园。冰雪之星项目比目前全球最大的还要大3倍多,五星级度假体验。耗资6亿的全球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最近已试运营,建筑面积超38000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以及青少年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和魔力太阳塔等附属建筑。黑科技互动模式,除了可以在这里看“银河”、看“星座”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AR、VR、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参与互动,沉浸式漫游宇宙,还搬来了国内首个专业级观测设施。

中国“硅谷”东方芯港在临港崛起

除了大家熟知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十四五规划》指出,临港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芯港”,甚至被称为中国版硅谷:将培育五家以上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形成五家年收入超20亿的设备材料企业;培育十家以上上市企业,围绕5G、CPU、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发展壮大一批独角兽设计企业,还要汇聚2~5万名硕士以上集成电路从业人员。

世界一流名校不断落户 临港全学区住房达100%

越来越多世界名校把目光投向临港大学城,除了“两海两电一桥”,还有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等4所院系,北京大学也重磅“落子”临港新片区103“创新魔坊”,名校直接开到家门口。

今年9月,临港将迎来建平临港中学、上师大附属浦东临港小学和中学的招生,华二也正在谋划临港校区,还有耀华国际、世外、上海中学高中部、国际部、明珠小学……市区的重点名校都在临港设立校区,住在这里,可以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教育资源。

投资超34亿, 30分钟直达市中心

从临港到市区动辄2小时以上,“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实现15分钟到达浦东枢纽、30分钟可达龙阳路枢纽、60分钟到达虹桥枢纽、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全国第一条DRT数字轨道电车中运量T1线已在临港试运营,原本需要1小时的路程,现30分钟就能从滴水湖到大学城、临港万达广场等地,串联起泥城-芦潮港-主城区。

临港的买房政策也优于上海其他区。人才居转户从7年缩短为5年,人才甚至3年,非本市户籍只要缴纳3年社保或个税,个人也能在临港买房,吸引大量人才留在临港。

临港新片区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从2020年开始,临港的土拍就持续火爆,地产巨鳄疯狂拿地。曾被认为没人稀罕的荒地,如今却已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5年内房价涨幅208%,全上海升值最快、涨幅最猛。2035年这里的常住人口将达250万人,GDP目标1万亿元,将再造一个浦东奇迹。

(临港发布)

2021-08-16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020.html 1 3 国家战略叠加上海战略 临港新片区全面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