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辉
晚上10点多,在中交二航局贵阳鸡场安置房现场办公室里,王泉智正在认真填写着当天的打桩收方记录,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快速查阅手边的资料,像这样的深夜加班,身为工程部施工员的王泉智早已习以为常。“干工程是个‘苦活’,加班太正常了。”王泉智说。王泉智所在的项目是新开工项目,去年刚毕业的他本身还算是个“新手”,由于项目人手少,加上部门入职新员工多,他硬是担起了工程部施工生产大梁。
2020年8月,王泉智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贵阳云城尚品项目工程,成了一名工程技术员。从安静优美的校园到机器轰鸣的工地,他报到的第二天便加入到紧张的施工中。然而该项目作为公司在贵阳的第一个项目,组建初期团队不足20人,作为一名刚毕业大学新生,不仅要尽快熟悉业务,还要协助部门推进施工进度。
师傅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制施工计划。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王泉智把图纸放在随身的挎包里,在现场与有施工经验的师傅沟通生产情况,并记在随身小本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圈起来,向老师傅请教。为了熟悉方案编制,他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查资料,研究范例,成功地编制出了让领导满意的施工计划。
当时,项目确立了6个月封顶目标,面对所剩无几的时间,王泉智发挥从小时能吃苦、善学习的精神,不会的他便学,不懂的他就问,他除了吃饭睡觉,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协助部门积极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很快,王泉智就承担起基础打桩验孔的工作。但是要想把验孔工作做好,不但要熟悉验孔流程,还要处理打桩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常问题,特别是对打桩过程中出现的溶洞塌孔处理。不仅如此,还要与甲方、监理、地勘等相关验收部门对接沟通。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出现的问题常常让他无从下手。他翻阅了无数资料,研究了各种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塌孔范例,甚至向以前就读学校的老师请教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很快他便能独立处理打桩过程中各种问题。
利用空余时间,他积极参加项目方案编制小组,虚心向师傅学习方案编制。在项目组织编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案时,他认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上学习,请教资深专家,编制中他提出了设置适量钢筋混凝土剪力板构件优化建议,得到编制小组一致认可。通过此类装置的应用,不但规避了框剪结构剪力滞后的问题,还切实提高结构的刚度,当建筑受到地震能量冲击作用后,高层框剪结构几乎无侧向位移,整体仍维持原状。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强。在提升自己的同时,王泉智始终用实际行动带动影响身边人。就在上个月部门分来两个新员工,他担当起了传帮带任务,他每天带着新员工跑现场,手把手教他们做资料,耐心指导他们现场施工技术。他鼓励新入职的员工,要在学习实践中锤炼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提升进步,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生活中他是我们老大哥,工作上是我们学习榜样!”新员工赵桧这样评价他。